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综合国内外关于贫困线的研究,结合中国实际,对贫困线的标准进行研究,依据购买力平价法,明确本研究的绝对贫困线标准,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明确相对贫困线标准。其次,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利贫增长测度与效应分解的文献综述,为本研究的非匿名性利贫增长测度提供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对不平等测度与分解的文献综述,为本研究的资本不平等衡量以及机会不平等度量提供方法论基础。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利贫增长研究基础上,采用非匿名性方法,对中国利贫增长进行测度;采用匿名性方法对利群增长进行测度,并进行相应的效应分解。
利用趋同检验的截面回归和收入动态分布方法,对贫困与非贫困人口、不同省际贫困人口之间、不同省际非贫困人口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率的差异进行研究。
利用计量经济方法,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截面分位数回归模型,从人力资本、家庭财产、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角度对影响中国利贫增长和利群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影响中国利贫增长关键因素的不平等状况比较,分析其家庭层面和群体层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启示。
二 数据来源
本书采用美国北卡大学罗莱纳州人口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营养和食品安全所自1989年开始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调查年份为1989年、1991年、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2009年共8次,时间跨度约20年。
CHNS最初1989年的调查范围为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8个省份。在1989—2009年的这8次调查中,只有辽宁在1997年未列入调查,之后恢复对该省份调查,从1997年开始增加对黑龙江省的调查。
表1-1 CHNS历次调查范围

资料来源:根据CHNS历年问卷整理。
从1989年到2009年,各年份调查的家庭户数见表1-2,从1989年到2009年,平均年调查家庭户数为4018户,其中1993年调查户数最少,当年调查户数为3428户,之后调查户数逐年有所增加。
表1-2 历年调查家庭户数

资料来源:根据CHNS整理。
由于本书在利群增长测度中以社会阶层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以收入作为利群增长测度指标,因此选择18—60岁的劳动力作为社会阶层研究的数据来源。1989—2009年各年的成年劳动力调查数量如表1-3所示,自2004年开始,被调查的成年劳动力人数有所下降,但各省当年被调查的成年劳动力人数依然达到500人以上。
表1-3 历年个体样本量(18—60岁)

资料来源:根据CHNS整理。
此外,在数据处理方面,本书主要涉及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的计算,其中:
1.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收入由个人工资性收入和家庭收入构成,CHNS提供了个人层面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层面的家庭收入。其中,个人收入(工资性收入)包括:(1)第一、第二职业的工资收入;(2)补贴收入,包括副食补贴、保健津贴、洗理费、书报费、房屋补贴和其他补贴;(3)奖金收入,包括月奖、季度奖、节日奖和其他奖。家庭收入包括:(1)家庭菜园及果园收入;(2)家庭农业及农场收入;(3)家庭养殖收入;(4)家庭渔业收入;(5)家庭手工业及商业收入;(6)其他经济来源,包括独生子女补助费、煤气燃料补贴、煤贴、用电补贴、单位节假日的免费或便宜食品的价值、家庭财产租金收入、寄宿和食宿费收入、退休工资或养老金、困难补助、子女所给的钱、父母所给的钱、亲朋所给的钱、其他现金收入、子女给的非现金收入、父母给的非现金收入、亲朋给的非现金收入、单位给的钱或礼品的价值。
在数据处理时,有些收入项目不同年份提供的时间跨度不同,有的以月来衡量,有的以日来衡量,对此,都统一转换为年度数据,然后再进行加总,最终得到家庭总收入。
2.人均收入。要转换为人均收入必须以家庭总收入除以家庭规模,由于住房、水电、交通等消费品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即家庭消费中可能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万广华、张茵,2006)。因此家庭的等价规模为n′=nθ,当θ=1时不存在规模经济,考虑到中国家庭小孩的消费支出不亚于成人,因而假定中国家庭消费不存在规模经济,本书由此采用家庭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数来获得人均收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