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睡眠百科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你的宝宝存在睡眠问题吗

【你的宝宝有睡眠问题吗】

对于大多数初为父母的人来说,宝宝的睡眠质量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因为其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是睡眠这样一件小事却困扰着许多新手爸妈们。

关于睡眠问题,我们往往忽视其重要性,认为睡眠不好只是一时的,其实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睡眠质量会直接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

宝宝与成人一样,存在很多睡眠问题。父母应该对此加以足够的重视。仔细回忆一下,你的宝宝是否存在下面这些问题:

(1)宝宝明明已经很困了,可是越打哈欠越不想睡。

(2)宝宝白天睡得昏天黑地,一到晚上就会入睡困难。

(3)一旦你把宝宝放到床上,他就会醒来,而你误以为宝宝已经睡了。

(4)宝宝已经一动不动地睡了十分钟,可是你一走他就会醒,哪怕动静再轻。

(5)宝宝白天经常睡半小时就会醒来。

(6)看着宝宝甜甜地入睡了,可是有时身体却会抽动一下。

(7)以前睡得好好的,但生了一场病后就夜间醒无数次。

当然,宝宝的睡眠问题远不止这些,很多妈妈的焦虑恰恰来自于对宝宝睡眠的不了解,为了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父母必须认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虽然人类不用学就会睡觉,但是,良好的睡眠习惯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负责这项任务的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作为父母要清楚孩子的睡眠问题都是可以预防或解决的。父母们只要认真学习宝宝睡眠的相关知识,相信一定能够让宝宝拥有一个健康的睡眠。

【容易引起宝宝睡眠问题的6种原因】

昼夜颠倒、频繁夜醒……想必这是很多妈妈都遇到过的情况。对此,妈妈们就认为宝宝的睡眠出了大问题。其实不应给宝宝贴上这样的标签。宝宝的睡眠只是需要调整而已。

容易引起宝宝睡眠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几种最主要的原因供父母们参考。

(1)第一个宝宝。对于初为父母的人而言,常常为孩子的一些小事感到不安,于是过分地爱护宝宝,丢失了最基本的教养原则——惯性,从而可能会让宝宝形成多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宝宝出现睡眠问题。

(2)宝宝生病了。宝宝一旦发病,父母常常是加倍呵护,只要宝宝醒了,就会把他抱在怀里,这样做往往会增加宝宝养成不良睡眠习惯的可能性。

(3)父母和宝宝同睡一张床。很多宝宝出生后就与父母同睡一张床,这会让宝宝的心理产生一种安全、温暖的情感,但是宝宝也可能因为父母的动静而被惊醒,或是出现睡眠不沉或半夜哭闹等睡眠问题,影响生长发育。

(4)母乳喂养的宝宝。在这种情况下,母乳喂养容易让宝宝养成一边睡一边吃或是叼着奶头睡觉的习惯,这对宝宝的深度睡眠很不利。事实证明,吃母乳的宝宝相比吃奶粉的宝宝,发生睡眠问题的概率会高出两倍以上。

(5)不良习惯。很多妈妈喜欢抱着宝宝哄睡,直到宝宝熟睡后才把他放在床上。如果经常这么做,宝宝每次醒来,都会要求妈妈抱着他,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安静入睡。其实把没有完全睡着的宝宝放下,培养他自己入睡的习惯才是最好的。

(6)家庭情况的变化。旅行归来或家里有患者,宝宝的睡眠习惯往往会受到影响。

正如很多父母已经认识的那样,孩子能否在儿童期健康成长与早期的良好睡眠习惯息息相关。而早早地发现孩子的睡眠问题对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尤为重要,而且能免去许多家长的睡眠不足之苦。因此,父母要尽早纠正孩子的睡眠问题,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判断宝宝睡眠是否健康的5个标准】

很多父母认为睡眠有利于宝宝大脑发育,所以睡得越多越好。事实上,每个宝宝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环境中所需要的睡眠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宝宝睡得少,有些宝宝睡得多。

宝宝拥有健康的睡眠模式很重要

你的宝宝拥有健康的睡眠模式吗?相信很多父母都很难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宝宝在白天和夜里睡眠持续时间的长短。

(2)宝宝一天小睡几次?每次小睡持续多长时间?

(3)宝宝的睡眠是否固化。

(4)宝宝的睡眠是否有规律。

(5)宝宝睡眠安排与睡眠时间的掌握。

如果你的宝宝的睡眠状态在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平衡的,那么,说明他的睡眠就是充足的,质量也高。

一般来说,随着大脑的发育,婴幼儿的睡眠模式和节奏也在发生变化。如果父母能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孩子就能睡得更好,而且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但是如果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或是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孩子就容易出现过度疲倦的现象。为此,父母必须密切关注婴幼儿睡眠需求的变化。

如何判断宝宝的睡眠是否正常

不同的宝宝因个体差异,所需的睡眠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并没有统一的时间,父母也不宜做硬性规定。只要宝宝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睡得踏实,就说明每天的睡眠是正常的。那么,如何判断宝宝的睡眠是否正常呢?

(1)仔细观察宝宝睡着时呼吸是否平稳,体温是否正常,面色是否红润,是否容易被惊醒。如果宝宝睡觉时常常翻身、睡得不踏实,白天有不明原因的烦躁、食欲不佳,很可能与睡眠不足有关,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仔细观察宝宝的食欲、大小便、精神状态是否有变化。如果宝宝有嗜睡、厌食、不哭、不动,或是入睡后很容易被惊醒、哭闹不安、多汗等情况,千万不要误认为是生理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查明情况,以免耽误病情。

睡眠小贴士

宝宝的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如果宝宝睡眠时间过长,超过了生理范围或平时的睡眠时间,那么就要关注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因为睡眠状况也是反映宝宝是否生病的指征之一。

相关阅读:与孩子睡眠相关的四条生物规律

父母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孩子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就必须对以下与孩子睡眠相关的四条生物规律有所了解。

第一条生物规律: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醒着的,接着入睡,然后又醒来,然后再次睡着。这几个醒来的阶段是可以预计的,与孩子是否饥饿无关。

第二条生物规律:在这个睡/醒的模式中,孩子的体温变化也形成了规律,并且开始对孩子的睡/醒周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孩子白天的体温升高,晚上的体温则降低。孩子出生6周左右时,白天睡着后的体温大大高于晚上的体温。与此同时,晚上的哭闹行为开始减少,睡眠变得有规律可循。而孩子在6周以后,晚上睡着后的体温会进一步降低,睡眠时间也逐步延长。

第三条生物规律:孩子出生3个月以后,皮质醇的分泌规律开始形成,这是一种激素,若是长期睡眠不足则会导致皮质醇的增加。皮质醇分泌的规律部分与孩子睡/醒节奏相关,部分与体温变化规律相关。

第四条生物规律:褪黑素的分泌规律。褪黑素是掌管人体睡眠节律的一种激素。新生儿体内的褪黑素是由母体通过胎盘传输给婴儿的,所以体内循环的褪黑素水平比较高。婴儿出生1周内,承自母体的褪黑素逐渐消失。婴儿6周后,随着大脑松果体的发育,开始分泌褪黑素,但是量非常少。直到12周或16周大时才会有所增加。每天褪黑素的分泌量在夜间达到最高值。孩子在半岁时,褪黑素的分泌量会受到睡/醒节奏的影响。

【孩子的睡眠模式与其智商和学习能力有关吗】

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睡眠模式并不相同,那么,孩子的不同睡眠模式与其智商和学习能力有关吗?

对于完全健康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睡眠模式的确会影响其智商和学习能力。这里我们针对婴儿、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这三个年龄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婴儿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当宝宝处于安静觉醒的状态时,他的眼睛会睁得大大的、亮亮的,看上去非常机敏,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但是,如果宝宝经常处于活动觉醒的状态,往往会表现得爱哭闹、缠人或脾气不好,这与体内的化学物质(如黄体酮、皮质醇等)不能达到平衡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婴儿体内皮质醇过多,会导致婴儿长时间处于活动觉醒的状态。

尤其要注意的是,相比那些不用太操心就能安然入睡的宝宝,这类宝宝不仅每次睡眠时间较短,作息活动不规律,也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新事物的速度也相应要慢。久而久之,很容易变成缺乏睡眠、易疲倦,以及多动的宝宝。

研究还发现,宝宝白天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其注意力的长短也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这么说,宝宝白天小睡时间越长,对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相应地要长,而且学习新事物的速度也会更快。

学龄前儿童

通常小睡质量高的孩子,适应力也很强。反之,孩子小睡时间越短,适应能力就越差,而且晚上醒来的次数也较多。

事实上,这与孩子是否有一种长期稳定的睡眠模式有关。那些即便在6个月大的时候爱闹、爱发脾气,到了3岁左右的时候突然变得很招人喜爱的孩子,就是因为已经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睡眠模式。所以说,没有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只有不会养育的父母。

学龄儿童

很多上班族父母为了能够多陪陪孩子,常常推迟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偶尔这么做倒没什么关系,但是长时间如此,孩子就会缺少睡眠,而睡眠缺失累积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有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儿童的总睡眠时间比其他儿童的要长。研究还指出,智力超群的儿童,每晚睡眠时间要比同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多30~40分钟。

【宝宝每天需要睡多长时间】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睡眠时间短,就会感到非常疲倦。其实,宝宝也是如此。但是,究竟睡多长时间才算够呢?我们又该怎么判断宝宝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呢?

新生儿和婴儿的睡眠时间

宝宝刚出生后的前几天,每天需要睡20个小时左右。宝宝长到4个月左右时,每天的睡眠时间会减少到十四五个小时,夜晚会有一次大觉,将近9个小时。这意味着宝宝的神经发育正在逐渐成熟。另一方面,随着宝宝的长大,开始对周围好玩的事物感兴趣,比如奔跑的小狗、舞动的树叶等,而这些都会干扰他的睡眠。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在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其睡眠往往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实际上是体内调节机制在发出指令:“乖乖,你该睡了。”于是,他们就真的入睡了。当体内调节机制告诉他们该醒了,他们也会自动醒来。

由此看来,在宝宝三四个月大之前,父母大可顺着宝宝的睡眠需求,不要刻意规定宝宝的睡眠时间,也不要强迫宝宝入睡或是醒来。

睡眠小知识——宝宝易怒、易醒究竟是谁惹的祸

很多宝宝在一两周的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爱生气、爱哭闹,或是变得机敏、清醒,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到宝宝6周大的时候,然后逐渐变得平静。这是宝宝体内一种神经系统造成的暂时的额外刺激。父母不必太紧张,随着宝宝大脑的成熟,这一阶段自然会过去。

1~2岁宝宝的睡眠时间

这个阶段的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在逐渐缩短,大多为12~14个小时,有些宝宝白天小睡可能会减少到只睡一次。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逐渐完善,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和兴趣也越来越强,睡眠时间自然逐渐缩短。

3岁宝宝的睡眠时间

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宝宝每天需要睡12个小时,其中晚上睡10~11个小时,白天睡1~2个小时。这个年龄段宝宝所需睡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这一天的活动量,以及是否生病、生活规律的改变等。

另外,如果3岁大的宝宝白天能够小睡一觉的话,其适应能力远比白天不再小睡的宝宝强得多。另外,白天的小睡并不会影响到夜间的睡眠,因为无论白天小睡与否,夜间的睡眠时间都是10个小时左右。

而且白天睡眠时间长的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无论是天上的云彩、地上的树木,还是爸妈的脸,他们都能很认真地观察。而那些白天睡眠时间短的孩子,注意力是断断续续的,从周围环境学习的能力则较差一些,玩具和周围事物也很难取悦他们。不仅如此,3岁左右的孩子,如果睡眠充分,往往能给周围人带来很多的快乐,易与人相处,不那么缠人。相反,则容易爱哭爱闹,还有多动症、肥胖的倾向。

睡眠新主张

父母的育儿方式常常会对孩子的睡眠时间长短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这就意味着,在照顾孩子时,如果父母足够细心,及时把握孩子变化的睡眠需求,这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非常有利,而且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机敏。

学龄前宝宝的睡眠时间

学龄前宝宝晚上会睡10~12个小时,白天已经不需要小睡。如果他们偶尔睡午觉的话,晚上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大多数学龄前宝宝已经能够自己重新入睡了,而且他们也能够记得自己做过的梦,还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另外,在睡觉的问题上,他们仍然会有反复,表现得十分抗拒上床睡觉,以此来考验你的耐心程度。

【小宝宝也做梦吗】

如果你的宝宝在睡觉时笑醒,或是突然惊醒,然后哭起来,这可能是宝宝做梦了。下面就为大家揭秘一下宝宝的梦中世界吧!

小宝宝做梦吗

不少父母发现宝宝睡觉的时候会有一些奇怪的行为:手脚乱动、嘴巴不自觉地张合,或者发出奇怪的声音,也有的宝宝睡着后会突然大哭,既不是生病不舒服,也不是要大小便或肚子饿,但就是哭,怎么安慰都不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宝宝在做梦。有研究表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梦了。做梦,其实是部分大脑神经在睡眠中仍然活动的一种表现。

也许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大人做梦的内容大多和日常生活有关,但是小宝宝又会梦到什么呢?研究表明,人类基因是有记忆性的,也就是先辈的一部分经历和情感记忆会通过基因记忆延续给后代,所以宝宝肯定会做各种各样令人兴奋不已的小孩梦,比如甜美的笑脸,吐着舌头的狗,甜甜的、温热的奶水。

另外,心理学家还发现,基本上,幼稚的孩子做的是幼稚的梦。5岁以下的孩子,通常梦见的是静止的动物画面,或是平时吃饭及其他日常行为的画面。

大多数孩子从三四岁起就能零星地记得做梦时发生的事,但要清楚记住梦里的片段要到六七岁。有趣的是,跟成人的梦相比,孩子的梦充满了快乐的情感。

宝宝做梦,家长应该如何做

如果宝宝在睡梦中喃喃自语、咯咯地笑,家长不需要过多干预,这是宝宝在梦中和别人“对话”,只不过宝宝还不会真正意义地说话,只要宝宝的梦境中过了那个情节,就会乖乖入睡了。

如果宝宝在睡梦中突然手脚乱动,家长不要急着抱起宝宝,也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因为宝宝听到父母的声音很可能会醒来,再次入睡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家长最好是用手轻轻拍打安抚,直至宝宝再次安稳熟睡。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最令家长头痛,那就是宝宝睡得好好的突然尖叫大哭,无论怎么哄都不管用,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常常是一边抱着摇晃,一边说“宝宝乖,不哭”,结果宝宝不但没有停止哭泣,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其实,这完全是父母自以为是的想法,却很少想过宝宝的真正感受。不妨回忆一下,你被噩梦吓醒时的反应,是不是心有余悸,久久不能平复?心智发育成熟的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年幼的孩子呢?当宝宝的情绪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安抚时,他们就会感觉委屈、无助,以致他们的反抗情绪更加强烈,哭声也愈演愈烈。

明白了这些道理,父母不妨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先要自我保持冷静,然后轻轻拍打或抚摸宝宝,用温柔的声音对他说:“宝宝不怕,妈妈在,你是在做梦,看到的不是真的,爸爸妈妈都会在你身边保护你。”妈妈温柔的唤醒可以让宝宝意识到梦境是虚假的,帮助他们恢复情绪,快速进入下一阶段的睡眠。

当然,与其耗费时间、精力安抚睡梦中被惊醒的宝宝,倒不如尽量减少宝宝做噩梦的机会。对此,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建议:

(1)宝宝的睡眠环境要安静舒适,但没必要刻意降低日常活动的声音,因为如果宝宝习惯了太过安静的睡眠环境,反而容易被轻微的声音惊吓到。

(2)宝宝的睡前活动不宜过于剧烈,也要避免逗弄或吓唬宝宝,否则会导致宝宝长时间沉浸于兴奋中而难以入睡。

(3)不要跟宝宝说一些欺骗、玩弄的话,比如“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之类,这样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

(4)注意宝宝的睡姿,尽量不要让他趴睡,也不要让他把手放在胸部,否则他的心脏很容易受到压迫而做噩梦。

其实,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懂得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并接纳孩子,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

睡眠小知识——关于宝宝做噩梦的那些事

噩梦是人在睡眠中体验的一种负面感情,所以有负面感情才会有噩梦。3岁以内的宝宝是没有恐惧心理的,所以不会做噩梦;3~5岁的孩子做噩梦的情况也很少;5~10岁则约有25%的孩子每周做一次噩梦;十几岁的少年做噩梦的比例最高。

【极端哭闹、缠人孩子的睡眠问题】

有研究表明,约有20%的孩子极端哭闹、缠人是异常的表现,他们总处于紧张、易怒的状态,难以入睡,睡眠又很轻。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陪伴他们。

有研究发现,极端哭闹、缠人的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几乎不会有缠人的表现,而到出生后3周的时候,则容易出现缠人的表现,在一天当中会突发性地哭、易怒,即便抱起来还是会哭个不停。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极端哭闹、缠人呢?有研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孩子体内的5-羟色胺与褪黑色素失衡造成的。另外,爱哭闹、缠人的孩子体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很大,而脾气温和的婴儿体内这种激素的浓度往往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可见,皮质醇浓度也是孩子哭闹、缠人的一大原因。

一般来说,极端哭闹、缠人的婴儿入睡往往比较困难,而且更容易被惊醒。另外,8个月大的缠人婴儿的睡眠时间明显比正常婴儿要短,前者为11.8个小时,后者为14个小时。

此外,和正常婴儿相比,极端哭闹、缠人的婴儿在下面这些方面往往表现得较为逊色:上床睡觉的时间比正常婴儿晚、学会自我入睡的时间比正常婴儿晚、每次睡眠时间比正常婴儿短、夜里醒来次数多、睡眠不规律、小睡时间短。

在缠人期过后,那些曾经极端缠人的孩子的睡眠时间往往要短于正常的孩子,前者为13.5个小时,后者为14.3个小时。然而,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二者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溺爱剥夺了孩子学会自我入睡的机会。例如,有些婴儿经常夜惊,属于极端缠人型的孩子,但是有的父母表现得情绪过于激动,有的父母则表现得过于悲观,孩子越缠人,父母情绪越沮丧。甚至有的父母因为无法改变照顾孩子的方式,而对解决孩子睡眠问题毫无办法。这样一来,父母不当的照顾方式只会加重孩子的睡眠问题,最终导致所有家人都筋疲力尽。所以,如果能够成功地解决孩子哭闹的问题,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快乐、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