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免疫力 宝宝更健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免疫力四大支柱,给孩子打造健康“金刚罩”

日常生活中,病菌到处存在,宝宝是躲不过的。作为医生,要提醒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宝宝训练免疫力,不要等到宝宝生病,才临时抱佛脚,想起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如果平时能够强化宝宝的免疫大军,等到病菌来袭,宝宝也可以更快、更顺利地打败病菌。

为了协助宝宝提升免疫力,爸爸妈妈必须要清楚地了解免疫力的四大支柱:营养、运动、睡眠和情绪,只有在这四个方面做好,宝宝的抵抗力才会加强,才能更好地抵御病菌的侵袭。

支柱一:营养

宝宝如果营养不良,抵抗病原体侵蚀的能力就会更差,也就更容易生病。营养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父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许多父母对于营养的认识是存在误区的。比如,许多父母就认为吃得饱,宝宝就会营养充足。其实宝宝要营养充足,合理均衡的饮食习惯才是关键。那么宝宝应该如何摄入营养呢?宝宝的营养需要均衡并且适宜,宝宝的营养供给讲求的是充足而均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所以在饮食方面,多样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要让宝宝从各种食品中摄取营养物质,避免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多给宝宝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食物,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取。

宝宝应该从哪些食物中补充所缺的营养呢?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众多的色彩组成了五光十色的世界,也带给宝宝五颜六色的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对提高和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大有裨益。可是要宝宝身体健康,只单纯摄取某种颜色,如绿色或是红色、黄色的食物都是不够的。因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植物营养素,也代表它们能为宝宝的不同组织带来不同的正能量。

红色食物——抗氧化先锋

红色食物含有丰富的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能够帮助宝宝的身体排出自由基,达到预防感冒、强健身体的效果。例如西红柿、红柿子椒、西瓜、粉红葡萄柚等。

黄色、橙色食物——加强免疫力的小卫士

黄色、橙色食物富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营养素,其中β-胡萝卜素可根据人体需要转化成维生素A,来维持宝宝皮肤、黏膜及免疫功能的健康。α-胡萝卜素虽然无法转化成维生素A,但是抗氧化力比β-胡萝卜素更为卓越,更能有效地强化宝宝的免疫力。例如胡萝卜、玉米、橙子、芒果、蛋黄等。

绿色食物——预防氧化的小帮手

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绿色食物,其颜色越深,色素成分就越丰富。像菠菜、韭菜这样深绿色的蔬菜盛产在冬季,随着气温的降低,这些深绿色蔬菜中的色素成分反而会增多,尤其是能够预防基因损伤的叶绿素,能有效防止细胞因自由基而氧化。而绿色蔬菜中的叶黄素能够保护宝宝的眼睛不受紫外线的伤害,还能够保护宝宝稚嫩的皮肤。例如菠菜、绿菜花、油麦菜、茼蒿、猕猴桃等。

褐色食物——抵抗自由基侵害的“强将”

褐色食物含有硒、苯酚等强效抗氧化成分。硒是抵抗自由基侵害的“强将”,维生素E、植酸、苯酚、类黄酮能防止细胞过氧化。在制作精制大米、小麦的过程中会让这些有益的抗氧化成分减少或消失,所以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量,能提升宝宝的免疫力。例如全麦面粉、小米、菌类(如香菇)等。

紫色食物——构筑免疫力防线

紫色食物含有最有效的抗氧化剂——紫色色素(花青素)。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出50倍,比维生素C高出20倍,是天然的阳光遮盖物,能够营养宝宝的皮肤,防止紫外线侵害宝宝的皮肤,从而增加宝宝皮肤的免疫力,同时还能保护宝宝的眼睛,增强宝宝的视力。例如紫甘蓝、洋葱、葡萄、李子等。

白色食物——免疫系统的保护伞

很多白色食物含有特殊的气味,比如萝卜的辣味;洋葱、大蒜的蒜香味等,这些味道虽然辛辣,却富含对宝宝有益的抗氧化成分,比如异硫氰酸盐、硫化氢、槲皮素、蒜素等,都参与了宝宝免疫系统的构建,且为宝宝强效的免疫力“添砖加瓦”。例如白萝卜、牛奶、鱿鱼等。

黑色食物——排毒清道夫

现代研究发现黑色食物中富含提升免疫力的有效成分,如胡萝卜素、海藻酸、黏溶性多糖聚合体等,能帮助宝宝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加强肠道的排毒作用,保护皮肤黏膜,提升宝宝防病抗病能力。例如黑豆、黑木耳、海带等。

让宝宝从小养成喜欢均衡饮食的好习惯,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对宝宝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均衡的饮食可以强化宝宝的免疫力。

支柱二: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加强免疫力,这已成为医学界和家长们的共识,但儿童运动也要讲求方法、方式。规律运动及适度休息才能健全孩子的免疫功能。因此有两个原则要多加注意。

首先,宝宝运动要有规律,要坚持、持之以恒。有规律运动习惯的宝宝,白细胞的动员、吞噬及杀菌能力都会明显增强。如果没有任何规律,当天被强化的细胞会回到没运动前的状态,下回运动又从零开始。因此,运动一定要持之以恒。

其次,不可过度剧烈运动,这样运动对身体不利。对孩子来说,太过剧烈的运动,身体反而会制造一些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因此,一些强度不过大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是比较适合孩子的。

进行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和加强免疫力的重要方面。锻炼要从小开始,越早越好,满月后的宝宝,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会儿,冬天最好开窗在室内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并且,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适应较冷的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宝宝就不容易感冒。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宝宝皮肤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对钙的吸收,而且对宝宝的肌肉、骨骼、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发育以及全身的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

支柱三:睡眠

大自然赋予人类神奇的能力之一,就是人的免疫能力。人们很早就发现,人体的免疫活动晚上要比白天活跃,通常认为这是生物钟对人体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在各种免疫器官中,如胸腺、脾脏和淋巴等组织器官都呈现出了昼夜变化的规律。对于宝宝来说,睡眠可以帮助宝宝的免疫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父母必须要清楚宝宝在不同阶段的睡眠特点,并且为了让宝宝有更好的睡眠效果而采取一定的措施。

0~1个月的宝宝(一般1天的睡眠时间是20小时)不分白天黑夜,1天中的大半时间都在睡觉。宝宝在刚出生时,一天中大约有80%的时间都在睡觉,每隔2~3小时醒一次,喝完母乳后又会继续睡。

2~4个月的宝宝(一般1天的睡眠时间是14~18小时)从2个月开始,宝宝就不再像之前那样一直在睡觉了,到了3个月,宝宝就开始区别白天和黑夜,所以能在晚上睡较长的觉了。但有些宝宝会出现日夜颠倒的现象,建议妈妈每天带他出门散步,使宝宝更有“白天”的概念。

5~11个月的宝宝(一般1天的睡眠时间约14小时),宝宝的睡眠形成规律,白天睡眠的次数也固定下来了,5个月左右的宝宝已经能清楚区别白天和黑夜了,睡眠也变得有规律。

12~18个月的宝宝(一般1天的睡眠时间是12~13小时),虽然宝宝已经能在晚上21点至早上8点这段时间好好睡觉了,但是有些宝宝到点了却不愿意乖乖入睡。

妈妈应该做到哪几个方面让宝宝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呢?

1.不喂奶也没关系,但是白天要喂。如果宝宝熟睡,可以不给他喂奶。宝宝其实是知道饥饱的,所以还是不要用喂奶来打搅他的睡眠。

2.寝具,被褥宜“硬”不宜软,婴儿床上放过于柔软的被褥非常容易造成宝宝窒息,尤其要避免使用成年人的被褥。

3.宝宝出汗多,可以让吸汗巾来帮忙,汗水一旦遇冷,非常容易使宝宝感冒,而更换衣服容易弄醒宝宝,可以在睡前给宝宝的背后垫一块吸汗巾,汗湿之后轻轻抽走就可以了。

4.控制宝宝午睡的时间,不要过多午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支柱四:情绪

孩子的情绪不好,过度的压力会伤害免疫力。现如今很多家长都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带给孩子更大的压力。长期且过度的压力之所以可怕,主要在于压力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反应,而使得免疫力失调,这对于孩子的免疫力是有害无利的。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情绪?

1.增加户外活动。

2.适当看一些动画片,调节情绪。

3.经常开怀大笑。

4.采取一些按摩的方式,减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