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叛乱初定,收复台湾指日可待,王朝政治经济状况也逐渐步入正轨。可是年少有为的康熙帝却并无喜色,而是满面愁容,反复思索着如何安抚饱经战乱、动荡不安的民心,将入关不足四十年的清朝统治稳定下来,以达到定国安邦、为万世开太平的效果。
年轻的康熙皇帝殚精竭虑、苦思良久,最终也没有得出结果,于是他下令派人请来了两位高参——户部侍郎魏象枢和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明珠相继入宫。
君臣之礼过后,康熙向二人诚心请教:“此次召二位进宫是有要事相商。如今三藩已平,台湾不足为虑。眼下最急迫的事就是安抚民心。近日乱民闹事愈演愈烈,反清复明之声甚嚣尘上,该如何是好?”
其实,康熙特意叫魏象枢和明珠有很深的用意。二人一为汉族,一为满人,一位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大员,一位是曾经在先皇顺治身边做过侍卫的亲贵,他们对于如何安抚民心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老谋深算的明珠看了看魏象枢,没有急着说话,只是一味沉思。魏象枢领悟了他的用意,提出想要很好地管理汉人,就要先推行汉化的主意。然而,这个回答令康熙并不满意,因为自满人入主中原,就已经在实现汉化,却并不很见成效。
不过,魏象枢并未被驳倒,他以元朝为例,痛陈不实行汉化的后果,更进一步提出:“用入关前的老政策来治理汉民,只能勉励维持;如果汲取汉族先进的政策,那么国运自可绵长。再者,为了让广大的汉族百姓心悦诚服,必须要还原汉文化的崇高地位。”
其实,元朝取宋朝而代之,但国运不过百年即衰败,康熙帝一直引以为戒,担心清朝会遭遇与元朝同样的命运。他听了魏象枢这番话,心中顿时有了计较,但同时也向魏象枢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疑问:“据朕所知,两宋的经济之发达甚至超过了唐朝;名将也非缺少,北宋的狄青、宗泽,南宋的岳飞、韩世忠等,皆是不世将才,为何宋朝却未能千秋万载,而被元人取代?”
康熙的这个问题包含了两重质疑:其一,宋朝文武兼备,国家繁荣,但还是被元所灭;其二,既然汉文化如此厉害,何以未能始终控制中原。
二百多年后,有一个英国人提出了与康熙皇帝相似的问题。
1937年,英国一位在国际生物化学界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偶然结识了三位中国留学生,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54~1996年间,他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并陆续出版了共计六卷三十四分册的煌煌巨著《中国科技史》,他就是李约瑟。
1964年,李约瑟发表了论文《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提出了一个困扰世界各国无数学者的难题,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它后来被归纳为两部分内容:第一,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中国人在科学技术方面远远先进于同时期的欧洲?
第二,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却没有产生于中国?
可以说,这两个问题与康熙帝的疑虑不谋而合。
1910年,日本中国学专家内藤湖南发表了中国史论文《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新的中国历史分期,将唐代作为中世纪的结束,而将宋代作为近世的开始。其后,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又在此基础上提出宋朝“以都市发达为背景的文化蒸蒸日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正在发生,科学思想得到长足发展,人性的觉醒也日益突出”,并振聋发聩地指出宋朝及其以后的时代是中国近世的文艺复兴时期。
然而,宋这个繁荣程度超出人们想象的朝代,其经济总量超过当时全世界的一半,并且与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年贸易量大约不少于2000万贯,却并不如预想的,开启了中国近代之潮。
当时的宋朝政府年财政货币收入最高时曾达到8000万缗,是唐朝年最高财政货币收入的六倍多,超过明朝最富裕时期的数倍甚至十倍,直到清朝末年,三亿多人口创造出的财政收入才刚刚达到宋朝的水平。由于商业的极度发达,全国铸币量最高时达到506万贯,是唐朝最繁荣的玄宗朝铸币量的16倍。宋朝还拥有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5个,十万户以上人口的城市40个,首都汴梁人口多达数百万户。
如果这些数字太过抽象,那么还有以下史实可供参考:
宋朝人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批纸币——交子;
宋朝人发明了活字印刷,并开始将火器和指南针投入大规模使用;
宋朝人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巅峰,并远销海外,成为中国的象征;
宋朝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最庞大的贸易船队,近通日本、朝鲜,远达非洲;
宋朝人著作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洗冤录》;
宋朝人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研究出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一次同余式的解法以及高次有限差分法等欧洲近代才发明出的数学成就;
宋朝人创造了极其繁荣的文化,诞生了影响深远的的哲学新流派,即后来著名的“宋明理学”,在历史学方面的成就也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
可以说,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发达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那么为什么宋朝一直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欺压袭扰,甚至最终覆灭于蒙古骑兵彪悍的铁蹄之下?为什么宋朝没有在先进的科技基础上诞生出具有理论体系的真正发达的科学?为什么千年以降,宋朝甚至一直被大多数中国人视为最贫弱耻辱的朝代?
想要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推开历史的窗子,将镜头推远再推远,聚焦到那个遥远而又栩栩如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