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历史文化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70万年至50万年以前,原始人群部落“北京猿人”就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一带繁衍生息。北京人创造发展了旧石器文化,对华夏民族形成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京一直是北方军事交通重镇和地方政权的都城。北京又是六朝古都,作为燕国、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都城,北京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1919年北京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

[北京猿人遗址] 北京猿人遗址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因而定名为“北京猿人”。并找到了“北京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生活、狩猎及用火的遗迹,证实了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当时北京猿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毫升),身高为男156厘米,女144厘米。北京猿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猿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但北京猿人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北京猿人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距今约2万至1万年。遗址中发现的山顶洞人化石共有8个男女老幼个体,这些化石个体不论脑量还是人体体质特征都和现代人接近。洞穴中还发现54种脊椎动物化石,其中绝大部分为华北及东北地区的现生种。山顶洞人能制造石器和骨器,而且能在骨器上制作一些精致的装饰品。山顶洞人属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是接近现代人的“北京猿人”。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约1300)是元代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对后来戏剧艺术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关汉卿生活在一个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他的剧作深刻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积极昂扬的战斗精神。作品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如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各具性格特色。

[京剧] 京剧是中国国粹,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京剧的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经历200多年的演变发展,京剧已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它有优美、独特的唱腔和念白,并融入了中国武术技巧的舞蹈动作。象征性格和命运的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色。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刚正、白脸代表奸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等一目了然。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侯宝林] 北京人,满族,中国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语言大师。他幼年家境贫寒,被送到一位侯姓厨师家收养,从此改姓侯。12岁时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从1940年起,一直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合作长达20多年。侯宝林是相声艺术发展史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他在相声界带头净化了相声说演的语言,提高了相声的审美趣味,使这门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他的说演语言清新洗练,台风从容洒脱,形成了颇具学者底蕴的儒雅风格,人称“侯派”。他与人合著的《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著作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使相声艺术朝着艺术自觉的方向发展。代表作品有《关公战秦琼》、《夜行记》、《改行》、《醉酒》等。

侯宝林(左)与郭启儒(右)在相声《戏剧杂谈》中的表演画面

[北京绢人] 北京绢人是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仕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题材。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人型。它的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的,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的丝绸、纱绢做成,“绢人”由此而得名。北京绢人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北京国子监]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成贤街,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北京国子监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北京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校长)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的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二是外国留学生;三是“捐监”,挂名监生,这类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可算是监生。

[恭王府] 清代,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府邸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北京城现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它位于什刹海北岸。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占地31000多平方米,是清道光皇帝第六子恭忠亲王的府邸,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珅府。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由三条轴线贯穿的多进四合院组成。中路3座建筑是宅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恭王府府在前,园在后。花园名“萃锦园”,占地25000多平方米。恭王府的建筑富丽堂皇,花园幽深秀美,极为奢华气派。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日等协约国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收复山东等要求,但遭到列强拒绝,而且北洋政府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后,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从沙滩北大红楼出发,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要求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不平等的“二十一条”等。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并火烧赵家楼曹汝霖宅院,痛打章宗祥。北洋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0多人,全北京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立即举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各地学生包括在日、法等国的留学生及在南洋等地的侨生也纷纷响应,举行游行、集会、演讲等爱国活动。到6月3日、4日,北洋政府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6月初,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九江及山东、安徽等地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首次政治大罢工。6月6日至10日,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曹汝霖、陆宗舆与章宗祥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展开。

[老舍] 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老舍出生于一个贫苦旗人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做过中学教员和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其间阅读了大量英文书籍,并从事小说创作。1930年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南下赴汉口和重庆,从事以抗战救国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创作活动。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应召回国,参加政治、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活动,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遭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创作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小说《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月牙儿》,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多部作品留给后世。老舍的作品大量使用北京口语,展示了特殊历史背景下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王洛宾] 北京人,现当代杰出的音乐家、艺术家。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从事宣传工作。 1949年9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军进入新疆。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他的足迹遍布大西北,先后收集整理、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并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秀民歌,先后出版了8部歌曲集, 使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由于在中国民歌的搜集、整理、传播、创作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人们尊称为“中国民歌之父”。他所创作、整理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广为传唱。

[北京胡同] 北京的胡同,绝大多数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与宽阔笔直的大街一起构成了北京十分方正的布局。胡同是由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并列成排而组成的,所以东西向的胡同多,南北向的胡同少。这一布局表明古城北京的建筑是经过合理规划,符合北方人生活习性的。而这种规划正是吸收历代帝都的建造经验,体现中国历代城市规划的传承特色。北京城风星罗棋布的胡同有6000条之多,很多胡同名称从元代经明清一直沿用至今。北京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但大多数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相关。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以及麻花胡同、烧饼胡同等,连日常用具砂锅、银碗、挖耳勺也皆成胡同名。

北京胡同之最

现今最长的胡同:东、西交民巷,全长3000米。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共长25.23米,现已并入杨梅竹斜街。现今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最宽处达32.18米。现今最窄的胡同:小喇叭胡同,北口尚不足0.6米。现今拐弯最多的胡同:九湾胡同。现今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始建于元代。仅存的胡同过街楼:儒福里的观音院过街楼。仅存的胡同琉璃牌坊:神路街北的东岳庙牌坊。现存的胡同木牌楼:国子监街东口成贤街牌楼。仅存的胡同拱门砖雕:东棉花胡同15号院内的拱门砖雕。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住宅建筑中一种传统的布局格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前堂后寝”的礼制规格。四合院形成于汉代,到唐宋时广泛使用,到明代已完整,历史非常悠久。北京现大量存在的都是清代建造的四合院。四合院一般的布局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中间围出一个院子与胡同相连。四合院多为坐北朝南,院门都开在东南角,门内迎面建影壁,院内房子有正房、厢房、耳房之分。四合院有大、中、小之分,典型的四合院分“进”,一套四合院就叫一“进”,院子可从南向北层层递进,一进连着一进。北京四合院以二、三进居多,院子和房屋的比例适中,户外活动或家中起居都比较舒适,是普通市民长期选择适应产生的民居建筑。

北京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