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植物图鉴
全书选取了一百二十多种常见的植物药材,图鉴按照《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标明了各种药材在书中的页码,也注明了其按功效分类的所属。
草部 ·山草类

防风
P42 发散风寒药

细辛
P46 发散风寒药

柴胡
P62 发散风热药

升麻
P64 发散风热药

玄参
P100 清热凉血药

知母
P72 清热泻火药

白鲜
P81 清热燥湿药

黄芩
P82 清热燥湿药

黄连
P84 清热燥湿药

白头翁
P90 清热解毒药

紫草
P98 清热凉血药

独活
06 袪风寒湿药

秦艽
P110 祛风湿热药

苍术
P114 化湿药

远志
P153 养心安神药

延胡索
P176 活血止痛药

丹参
P190 活血调经药

地榆
P180 凉血止血药

白前
P209 温化寒痰药

贝母
P210 清热化痰药

桔梗
P214 清热化痰药

人参
P220 补气药

前胡
P212 清热化痰药

甘草
P224 补气药

淫羊藿
P236 补阳药

肉苁蓉
P238 补阳药

黄芪
P222 补气药

巴戟天
P242 补阳药

沙参
P245 补阴药

玉竹
P250 补阴药

黄精
P252 补阴药
草部 ·芳草类

荆芥
P44 发散风寒药

香薷
P48 发散风寒药

薄荷
P56 发散风热药

马兰
P102 清热凉血药

豆蔻
P112 化湿药

茉莉
P142 理气药

兰草
P146 理气药

莎草
P148 理气药

川芎
P174 活血止痛药

姜黄
P183 活血止痛药

当归
P228 补血药

芍药
P232 补血药

肉豆蔻
P262 收涩药
草部 ·隰草类

麻黄
P38 发散风寒药

苍耳
P50 发散风寒药

菊花
P60 发散风热药

牛蒡
P66 发散风热药

夏枯草
P76 清热泻火药

决明
P78 清热泻火药

鸭跖草
P80 清热泻火药

连翘
P86 清热解毒药

酸浆
P92 清热解毒药

紫花地丁
P94 清热解毒药

半边莲
P95 清热解毒药

青蒿
P96 清虚热药

车前草
P124 利尿通淋药

瞿麦
P126 利尿通淋药

灯芯草
P127 利尿通淋药

大蓟小蓟
P178 凉血止血药

艾
P188 温经止血药

益母草
P194 活血调经药

王不留行
P196 活血调经药

红花
P182 活血调经药

旋覆花
P206 温化寒痰药

款冬花
P216 止咳平喘药

地黄
P234 补血药

麦门冬
P248 补阴药
草部 ·毒草类、蔓草类

泽漆
P120 利水消肿药

附子
P130 温里药

甘遂
P161 泻下药

芫花
P168 泻下药

半夏
P204 温化寒痰药

天南星
P208 温化寒痰药

葛
P68 发散风热药

天花粉
P74 清热泻火药

大黄
P166 泻下药

牵牛子
P162 峻下逐水药

马兜铃
P217 止咳平喘药

菟丝子
P244 补阳药

五味子
P260 收涩药
草部 ·水草类、石草类、苔类

泽泻
P121 利水消肿药

香蒲
P186 化瘀止血药

酢浆草
P103 清热凉血药

石斛
P247 补阴药

骨碎补
P198 活血疗伤药
菜部 ·荤辛类、柔滑类、蓏菜类、水菜类、芝栭类

葱
P52 发散风寒药

胡荽
P54 发散风寒药

干姜
P140 温里药

茴香
P141 温里药

蒲公英
P88 清热解毒药

苜蓿
P116 利水消肿药

韭
P240 补阳药

冬瓜
P122 利水消肿药

灵芝
P154 养心安神药
果部 ·五果类、山果类、夷果类、味果类、蓏类、水果类

桃
P192 活血调经药

枣
P226 补气药

梅
P272 收涩药

木瓜
P108 祛风寒湿药

石榴
P268 驱虫药

龙眼
P230 补血药

槟榔
P270 驱虫药

山楂
P170 消食药

花椒
P132 温里药

吴茱萸
P134 温里药

胡椒
P139 温里药

莲藕
P264 收涩药
木部 ·香木类、乔木类、灌木类

桂
P136 温里药

丁香
P138 温里药

苏合香
P152 开窍药

杜仲
P243 补阳药

松子
P164 泻下药

金樱子
P266 收涩药

桑
P58 发散风热药

枳
P144 理气药

郁李
P160 泻下药

枸杞
P254 补阴药

槐花
P184 凉血止血药

檀香
P156 理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