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60年回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发展(1949年10月-1957年10月)(6)

1952年6月23日,美国侵朝空军大规模轰炸了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和平城市平壤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各地掀起了抗议声讨活动,揭露和抗议美国这一暴行。美国企图阻挠中朝战俘全部遣返,并对其俘获的中朝人员施行极其野蛮的摧残和迫害,引起了中朝人民的极大愤慨。1952年2月至10月,《人民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和声明,揭露和谴责美军迫害战俘的罪行。全国人民也积极掀起了抗议活动,要求全部释放战俘。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克拉克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000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7万人。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万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深刻地教育了广大人民,扫除了一些人思想上的亲美、崇美、恐美意识,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因抗美援朝胜利而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转化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基本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使我国从新中国刚成立的新民主主义性质过渡到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全面开始了。

刘青山、张子善

刘青山(1916-1952年),曾用名刘顺山,安国县南章村人,出身贫苦家庭,幼年即在博野县南白沙村当长工。张子善(1914-1952年)河北深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曾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地区专员。1931年,刘青山经徐去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一支队参加高蠡暴动。1937年10月,刘青山被选送抗大学习。1938年8月出任河北省大城县县委组织部长,常以青塔书店掌柜身份到乡村卖书,宣传抗日;为壮大共产党组织,刘青山等人组办民运训练班,培训出很多优秀干部。同时他和县委一起创建县大队和8个区小队抗日武装。1941年3月,刘青山任中共大城县委书记,领导粉碎日伪清剿,使大城县抗日队伍和根据地不断壮大。日伪以1500块大洋悬赏捉拿他。1941年5月以后,环境十分恶劣,党内出现一批叛徒,对抗日斗争造成极大危害。刘青山领导大城县委及时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敌特汉奸的嚣张气焰,并开辟了文安洼抗日根据地,使全县抗日形势好转。1941年9月,刘青山调任任河(任丘、河间)县县委书记。1944年10月,任冀中中共八地委城工部长,1945年10月任冀中中共八地书记兼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委员、地委党校校长。1949年9月,任天津地委书记。1951年8月任石家庄市委第一副书记。1951年底,中共中央发动“三反”运动。“三反”运动中,“五反”在开展“五反”群众揭发刘青山、张子善有贪污行为,后经调查刘、张二犯在资产阶级思想严重侵蚀下,为达到个人挥霍,假借经营机关生产之名,利用职权,狼狈为奸,于1950年春至被捕前,先后盗窃国家救济粮、治河专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克扣民工粮、机场建筑款及骗取国家银行贷款等总计达171.62亿元(旧人民币)。1952年2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河北省人民法院临时法庭在保定市体育场召开公审大会,判处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当天,刘青山、张子善被押往保定东关大校场枪决。刘青山、张子善都曾经是革命功臣,在革命中立下了功劳,但是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以权谋私,败坏了党的风气。党和国家不姑息袒护并批准对此两位高官判处死刑立即枪决,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为整顿党风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当时乃至其后我国各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反面教材。

黄继光

黄继光(1930-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30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特级英雄”称号,他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

邱少云(1931-1952年),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九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工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很快烧到他的身上。在邱少云的后边,有一条小水沟,此时只要他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个滚,还是可以把火扑灭的。但是他一滚动,敌人就会发觉,潜伏目标就会暴露。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就像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的锦旗上写道:志愿军第十五“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伟大人民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邱少云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刻写着: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自小家境贫寒。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1949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罗盛教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崔莹抢救上岸。他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并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自幼到安源煤矿。因父亲是矿上的记账小职员,无法养活全家,少年吴运铎做过挑煤工,捡过煤渣。1927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开进安源,屠杀革命者,学校停办,吴运铎的家庭生活也陷入绝境。1931年,他随家人迁到湖北黄石。经父亲的同事介绍,兄弟几人都进矿当了学徒,后来当了电机师傅。1937年,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煤矿办起了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工人集会的场所。他还参加了党的《新华日报》的发行站工作,每天下班后便把报纸贴出去。矿主报告警察要捉拿他,他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他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1939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年代,武器主要靠从敌人手中缴获,但大部分弹药还得自己解决。吴运铎就带着7个学徒,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

在吴运铎为时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他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然后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为了军工事业,他的婚事一拖再拖,还主动放弃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军工部党支部书记、华中军械处副处长兼华东炮弹厂厂长、东北联合兵工企业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