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就是讲故事:创业融资与投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风险收益法

A同学是秀红资本的合伙人,她在2013年发现并跟进了二百六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自称是由多名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创立的一家致力于X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经过一段时间实际考察,A同学和二百六科技的管理层达成投资意向,代表秀红资本期望获得20%~30%的股权(关于普通股和优先股的问题,结合投票权又涉及比较复杂的投资模型和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和监管适配,本文一律以普通股作为投资标的),根据投资额的不同,可以浮动。而二百六科技公司需要的资本额大致在2000万元到4000万元之间,而经过秀红资本的内部讨论,其认可的现金出资额度大致在3000万元,然后A同学负责实施,计划在2014年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至二百六科技公司。他正在考虑应该要求一个多大的股权份额并进行谈判。双方大致认可如下事实:公司可以长期正常运营,虽然几年内亏损,但是业务能够持续增长。不过,即使公司未来可以赚无数的钱,双方讨论决定以第5年的预测数据0.6亿元人民币利润作为评估基础。而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但一直盈利的行业内同等规模类似的非上市企业平均市盈率为15倍。现在二百六科技公司有2000万股是由多名管理层和原始投资人持有,以此标的进行增资扩股、进行投前估值和投后估值的计算。出于对3000万元投资所面对的风险,A同学坚持要求至少50%的目标回报率。随后做出以下计算,如表1-1所示。

结论:投入3000万元现金,持有被投公司25%的普通股。看起来皆大欢喜,是不是,不忙,故事还没有结束。

初步定价后,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融资和引进高水平人才,综合平衡秀红资本的利益,在不考虑未来新一轮融资参与跟投的情况下,A同学又进行了如下业务和股份稀释推演,并对初始投资价格进行了修订。

表 1-1

A同学建议二百六科技公司聘请三位高级管理人员分别负责技术、财务和营销。以秀红资本的经验,这三位高管需要分掉10%的股权分别为(3%、3%以及4%)。预计公司也将会进行第二轮融资,这将会分掉总的另外20%的股权。秀红资本还认为在公司上市的时候(虽然已经有过了两轮投资和高级管理层的股份稀释),20%的普通股将会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为了弥补未来几轮带来的股权稀释,她需要计算留存率。希望在IPO之后,秀红资本的股份总额仍不低于18%。鉴于此,A同学又修改了她的计算,如表1-2所示。

结论:投入3000万元现金,持有被投公司28.6%的普通股。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成交。总体而言,资本相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强势一些的。

表 1-2

这样就对该企业的投前估值和投后估值都进行了向下修订,换句话说,在“评估基准值=第5年预期利润×市盈率”这个公式下,预期利润或可比同类企业市盈率都向下修正,这样也为投资人留出了一定的安全边际。同时如果预期利润低于预期或者高于预期的某一个百分比(比如20%),就要修订之前的估值,这也是对赌协议的基础。如果管理层赢,投资人所占的股份减少,但是企业总价值大增,则双赢;如果管理层输,投资人获得部分额外股份或业绩补偿,但是双输。

你或许质疑计算里所引用到的高贴现率(50%)。这也是对风险收益法最大的批评。私募基金对此做了以下辩护:

·高贴现率是为了弥补私营企业流动性不足的性质,投资人需要更高的回报来换取股份的低流动性;

·私募基金认为他们提供的服务是有价值的,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需要高回报率来回馈;

·私募基金认为企业家所做的预测通常含有水分,夸大其词,需要由高回报率来抵消夸大的部分。

尽管私募基金的论断有一定道理。但我们认为,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比如说:

·私募基金认为高贴现率是为了弥补私营企业流动性不足,但具体溢价多少,需要评估;

·我们认为,私募基金提供的服务应该被拿来和市面上专业咨询公司的服务比较并进行估值,服务的真实价值也可用相应价值的股权的形式来抵扣;

·我们并不认同贴现率和企业家夸大的预测挂钩,而是应该做好市场和企业的调查,就事论事。

不过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其合理性,风险投资本身是一个失败率高的职业,只要双方均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并自愿地达成协议,不是强买强卖,就应该认可并必须遵守。企业经营成功后,部分企业家会对媒体宣称:我最后悔引入风投,或者我最后悔的就是上市,因为他们就出了些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却分了这么多股份等之类的言辞都是非常丑陋的。为人从商都必须有契约精神,而实际上,没有风投入股的现金实力做支撑,无形资产为企业增值,或者投资了你的对手,那么他今天是否能够成功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同理:对风投也是如此,当形势判断错误或者存在宏观政策风险,以及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企业失败,应该愿赌服输,即使对赌也要有底线、有节操并在契约下办事,而刻意动用各种资源让企业家倾家荡产,名誉扫地,摧残人性都是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