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国风(13)
【注释】
[1]绵绵:长而不绝的样子。葛:植物名,藤本,有根块。茎可采纤维;茎和叶可用作牧草。藟(lěi):藤,像葛,比葛粗大。[2]浒:水边。以下“邂”(sì)、“汜”
(chún)都一样。[3]终:既。远:离。[4]顾:看。[5]有:通“友”,友善。[6]昆:兄。[7]闻:通“问”,恤问。
【赏析】
本诗堪称为中国最早的游子之歌,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指流浪者之歌。作品中刻画的文学形象,也无疑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流浪者第一个形象。诗中写一个远离家乡亲人的游子,流离失所。颠沛之际,作品中的流浪者因为生活的艰难无靠,精神上的孤寂无依,于是认他人为父、为母、为兄,可这些人却是谁也不把流浪者当作亲人。他在河畔独自一人哀诉着心中的愁苦。
这首诗情节内容简单。然而,当我们欣赏它的时候,首先是以诗中的艺术形象为触媒的。而诗中环境等文学要素,比如主人公为什么远离家乡亲人?他所称为人父、人母、人兄的作品形象有什么特定的属性?主人公后来的遭遇如何……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空白不确定,只给我们描绘了模糊的一个图式框架。作品留下的空白,不同的读者都会从自身对生活的感受,通过去对作品进行的创造性想象填补、充实、丰富,甚至“再造”。由于作品描写的特定情态——人在孤独中希望得到温暖、获得帮助、获得爱——不同的读者对此多少都有过程度不同的感受,因此,作品有着特定约束的想象,无疑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加深了读者对这首诗的理解。
采葛
彼采葛兮[1],那姑娘正在采葛藤,一日不见,一天没看见她,如三月兮。就好像过了三个月啊。彼采萧兮[2],那姑娘去采萧了啊,一日不见,一天没有看见她,如三秋兮[3]。就好像过了三个秋啊。彼采艾兮[4],那人去采艾了啊,一日不见,一天没看见她,如三岁兮[5]。就好像过了三个年头啊。
【注释】
[1]葛:见《王风·葛藟》篇注。[2]萧:蒿类植物名,就是艾蒿,可入药,可供祭祀。[3]秋:指三个月的时间,即一季。孔颖达疏本句曰:“三秋,就是说九月也。换之言三春、三夏,其义也相同。”[4]艾:植物名,多年生有香气草本,全草可供药用,叶可制艾绒,供针灸用。
[5]岁:年。
【赏析】
本篇是一首真挚纯朴辞清情深、的恋人之歌。情人虽然只离开一日,然而这一日却如三月,如三季,如三年。作品极力诉说了思念者的内心体验,因情感缱绻,思念之深,没多久而像很久了。
《诗序》和《毛传》将此诗解为“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假使按照这种说法,诗中“采葛”、“采萧”、“采艾”的“彼”似乎是君王的形象,而作品的主人公形象则成了一个因忧谗畏讥、一天未见着君王,就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别人打小报告的官吏化身。按照这种说法,则诗味全失去了。
大车
大车槛槛[1],你乘的大车急忙滚过发出“槛槛”的声音,毳衣如菼[2]。你穿的大夫之服颜色就像赤玉。岂不尔思,我怎么能不把你来思念哟,畏子不敢。只是我担心你不敢和我私奔。大车汜汜[3],你乘的大车急忙滚过发出“汜汜”的声音,毳衣如汜[4]。你穿的大夫之服颜色如赤玉一般。
岂不尔思,我怎么能不把你来思念哟,畏子不奔。只是担心你不肯和我私奔。扪则异室[5],生的时候我们各处一室,死则同穴。死后我们应当同葬一穴。谓予不信,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呀,有如扪日[6]。就请看白日的太阳可以为证。
【注释】
[1]槛槛(kǎn):大车行进时的发出的声音。[2]毳(cuì):“毳”,兽的细毛。“毳衣”指以兽细毛编织成的衣裳,用来指大夫之服。榃(tǎn):芦荻的初生者,色在青白之间。[3]汜(tūn)汜:形容车行进发出的声音。
[4]扪(mén):赤玉。[5]扪:生。[6]扪日:扪同“皎”,白色。“扪日”指光明的太阳。
【赏析】
全诗出于一女子口吻。从外出乘坐的马车和身上服饰的华美来推断,那男子一定是一个有身份的人。正是因为这种地位的悬殊,使得坠于爱河的女主人公欲罢不能,打算进一步表白,又害怕遭拒绝。情痴踌躇,惆怅无奈之中,道出了这首哀艳凄绝的相思之曲。
《大车》是一首描写女子誓为男子殉情的恋歌。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及一下《诗集传》里朱熹的注释。在“畏子不敢”句中,朱注曰:“周衰,大夫犹有能以刑政治其私邑者,故淫奔者畏而歌之如此。”朱熹不忍心让一个堂邑大夫与一个女子调情,而将诗中的“尔”和“子”释成不相干的两个人。按朱熹的说法,“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则解成“我怎么能不把你来思念哟,因为害怕大夫的严威刑治,所以不敢来思念。”至于《诗序》说:“《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则更有点勉强说教的味儿了。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1],在坡上麻林中等多久时光,彼留子嗟[2];等我那在留地居住的儿郎;彼留子嗟,等我那在留地居住的儿郎,将其来施施[3]。我想到你来我就非常的高兴开怀。丘中有麦,小麦生长在山丘上,彼留子国;谁人把那子国留;彼留子国,谁人把那子国留,将其来食。快来饮食情意投。丘中有李,李,长在山丘上面。彼留之子;等我那在留地居住的儿郎;彼留之子,等我那在留地居住的儿郎,贻我佩玖[4]。你送我的佩玉我永远不忘。
【注释】
[1]丘:小山。[2]子嗟(jiē):人名。[3]将(qiānɡ):
请。[4]贻:赠送。玖(jiǔ):美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在等待恋人的情诗。诗描写一位贤淑的姑娘,在树木葱郁的山坡上,耐心地等待情人的到来。此时她的心情很是激动,不禁回味起往日的欢欣和未来将会有的幸福。全诗叙述了她和恋人定情的过程,反映了女子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思想。尽管恋人尚未有影子,但她仍是一往情深,如痴如醉地沉浸在热恋之中,赤诚的追求之情,表现得尤为真切动人。在奴隶社会里,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其爱情的自由当然也被剥夺了。
本诗为一首赋体诗,它是通过“直陈其事”的手法,来描写客观现实和烘托心理状态的。歌者是在热恋中的美丽姑娘,她三次换了地方焦急等待恋人的到来。但是,彼此之间好像隔了一道鸿沟,男子没有逾越鸿沟,而女子只能深情地等待,在失望之余她用对方所赠的美玉聊以自慰。既生动形象地叙写了故事的全过程,又以回环连唱形式表达了缠绵悱恻的感情。再说诗的情意,又是采用虚实相生耐人寻味的笔调。女方是实,男方是虚;男子身影愈是没有出现,女子情思尤其显得缠绵。虚与实相映成趣,事与情更其相得益彰。《周南》中的《关雎》,是女子没有出现,只是男子的单相思,给人感到情意缠绵;此诗是男子未出现,让女子赤诚思念,艺术上也是一样的效果。此诗为情诗,但它把大自然优美的环境和爱情融合起来,让人物与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使得全诗看起来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更富有清新明快的生活气息,体现了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郑风
缁衣
缁衣之宜兮[1],黑色官服多合适啊,敝,予又改为兮。破了,我为你做新衣。适子之馆兮[2],你去你的官邸去办事吧,还,予授子之粲兮[3]。回来后,我给你把美食贮备。缁衣之好兮,黑色官服很是美好啊,敝,予又改造兮。破了,我再为你来改造一个新的。适子之馆兮,往你的官衙把工作做啊,还,予授子之粲兮。回来,我给你把美食准备啊。缁衣之席兮[4],黑色官服大又宽有舒服啊,敝,予又改作兮。破了,我再为你来改作成新的。适子之馆兮,往你的官衙忙你的公务啊,还,予授子之粲兮。回来,我给你把美食准备啊。
【注释】
[1]缁衣:黑色的衣服。古代卿大夫到官署治事时所穿。[2]馆:官舍。[3]还(xuán):回来。粲:通“餐”。
[4]席:宽大。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诗序》说是诗人托为周王以赞美郑武公之贤而作。后世学者如朱熹等也都遵从《诗序》的这一说法。明、清时一些解经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一首“武公好贤之诗”(季明德《诗学解颐》)。
本诗的句法突破了四言格式,以五言为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字句“敝”、“还”的使用,它使得全诗的结构活泼多变而富有层次。在韵味上,这首诗的特点是,一章两韵,句句相押。和谐的音律与诗人愉悦的心绪一致,这就使得这首小诗生发出一种和婉动人的美感力量。
将仲子
将仲子兮[1],求求您仲哥儿呀,无逾我里,不要翻我家里巷墙呀,无折我树杞。可别攀断杞树枝呀。岂敢爱之[2]?哪是吝惜杞树枝呀?畏我父母。怕的是我爹和妈说呀。仲可怀也,小二哥我也很想你啊,父母之言亦可畏也。爹妈责骂也可怕呀。将仲子兮,求求您小二哥呀,无逾我墙,莫翻我家宅围墙呀,无折我树桑。可不要攀断桑树枝呀。
岂敢爱之?哪是吝惜桑树枝呀?畏我诸兄。怕的是我众兄长看到了要说的呀。仲可怀也,小二哥真想您呀,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兄长发话也可怕呀。将仲子兮,求求您小二哥呀,无逾我园,莫翻我家菜园墙呀,无折我树檀。可不要攀断檀树枝呀。岂敢爱之?哪敢吝惜檀树枝呀?畏人之多言。怕的是人多嘴又杂呀。仲可怀也,小二哥不是不想你呀,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人多嘴杂也可怕呀。
【注释】
[1]将(qiānɡ):请求。仲子:人名。一说:仲,是兄弟排行中的第二个。子,男子的尊称。仲子,犹“二哥”。[2]爱:吝惜。
【赏析】
这是一首春秋时期流行在郑国(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的民间情歌。它是一位热恋中的少女赠给她的小二哥的一首优美的情诗。可是在汉儒眼里却又变了样,他们从儒家的“诗教”出发,就是说这首诗是为讥刺郑庄公纵弟骄横,导致其叛乱而作。《毛诗小序》说:“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这全是穿凿附会之说。到了理学盛行的宋代,在满脑子封建礼教的宋儒眼里,又指责这首诗是淫奔之诗,《诗集传》的作者朱熹就引“莆田郑氏(即郑樵)曰:‘此淫奔者之辞’”作注。这种说法,在清代就遭到《诗经》研究者的抨击,姚际恒在他的《诗经通论》中就指出:“女子为此婉转之辞以谢男子,而以父母诸兄及人言为可畏,大有廉耻,又岂得为淫者哉!”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得更明白:“女心既有所畏而不从,则不得谓之为奔,亦不得谓之为淫。”所以,要鉴赏这首诗,首先要拂除千百年来蒙在这首诗上的尘埃,才能看清这首诗的本来面目。
这首诗共三章,是叠章体,即采用章节复沓的形式,每章的词句没什么不同,其中只换几个字。这种手法,一是可以使诗的协韵不至单调,二是为了表现同一个主题,重点突出女主人公再三考虑问题的细致和她屈服于舆论压力的内心矛盾和痛苦,这正是民歌重在表达感情的特色,具有“一唱三叹”之妙。如果说《国风》中的爱情诗像一串明珠,那么《将仲子》就是这串明珠中璀璨的一颗。
叔于田
叔于田[1],我的好儿郎打猎出了门,巷无居人。大街小巷就没有了人。岂无居人?果真是街巷没有人?
不如叔也,是因为我觉得谁都不如叔呀,洵美且仁[2]!那么潇洒又慈仁!叔于狩[3],我的好儿郎冒冷去狩猎了,巷无饮酒。街巷无人就没人拿酒杯了。岂无饮酒?果真是无人拿酒杯?不如叔也,是因为我觉得谁都不如叔呀,洵美且好!那么良善那么美好!叔适野,我好儿郎打猎郊外去,巷无服马。街巷没有人能驾驭那些马了。岂无服马[4]?果真是有马没人驭?不如叔也,是我觉得谁都不如叔呀,洵美且武!那么漂亮那么好武术!
大叔于田
叔于田,叔去到围场去打猎,乘乘马[5]。四匹马儿拉着马车跑。执辔如组[6],一把缰绳像丝组,两骖如舞[7]。两匹骖马就像在舞蹈。叔在薮[8],叔在湖边草地,火烈具举。几处猎火齐烧。镡裼暴虎[9],赤膊空拳捉虎,献于公所。捉虎献给公爵。将叔无狃[10],不要常常这样,戒其伤女。防它将你伤着。叔于田,叔到围场去打猎,乘乘黄[11]。四马拉车毛都是黄色。两服上襄[12],中央两马在前面齐奔,两骖雁行。两旁马儿像就像雁飞行。叔在薮,叔在湖边草地,火烈具扬。一片猎火高扬。叔善射忌[13],叔是射箭神手,又良御忌。赶车本领他又高强。抑磬控忌[14],一会勒马不进,抑纵送忌[15]。一会马蹄奔放。叔于田,叔到围场去打猎,乘乘鸨[16]。四匹花马来拉车。两服齐首,中央两马头并头前行,两骖如手。两旁马就是左右手。叔在薮,叔在湖边草地,火烈具阜[17]。猎火高高的被烧起来。叔马慢忌,马蹄越跑越悠闲,叔发罕忌[18]。箭杆越飞越稀少。抑释掤忌[19],箭扪盖儿打开,抑鬯弓忌[20]。弓儿被装进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