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组网配置技术](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18/688418/b_688418.jpg)
2.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二者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二者在层次划分、使用的协议上又是有很大区别的,如图2-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6698E/359051080364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1_0001.jpg?sign=1738905837-Iy1iRjiqaEGluwBpSCwDgV59wqzqHRzJ-0-d377e715ef6876d8e514ad6b216c509a)
图2-4 两种模型比较示意图
无论是OSI参考模型与协议,还是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都不是完美的,对二者的评论与批评一直都是存在的。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专家都曾认为OSI参考模型与协议将风靡世界,但事实却与人们预想的相反。
造成OSI协议不能流行的原因之一是模型与协议自身的缺陷。大多数都认为OSI参考模型的层次数量与内容可能是最佳的选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会话层在大多数应用中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空的。在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每个子层都有不同的功能。OSI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起来相对困难。同时,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必然降低系统效率。
同样,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也有它自身的缺陷。第一,它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就不清楚。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来,TCP/IP却恰恰没有很好地做到这点,这就使得TCP/IP参考模型若要使用新的技术,其指导意义就远远不够;第二,TCP/IP的主机到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第三,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好的参考模型应该将它们区分开来,但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如表2-1所示。
表2-1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作用比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6698E/359051080364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2_0001.jpg?sign=1738905837-csdKCPCMbeRMuA18GKNbPBvPPpZST7cW-0-8ca1fb1534fb52fd64a768ac03b9b2f3)
尽管TCP/IP存在很多非议,但自从TCP/IP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并且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检验,其成功经历仍然赢得了大量的用户和投资。TCP/IP的成功促进着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的发展又进一步扩大了TCP/IP的影响。
TCP/IP首先在网络学术界争取了一大批用户,同时也越来越受到计算机产业界的青睐。IBM、DEC等大公司纷纷宣布支持TCP/IP,局域网操作系统NetWare、LAN Manager争相将TCP/IP纳入自己的体系结构,UNIX、POSIX操作系统也一如既往地支持TCP/IP,甚至数据库Oracle都支持TCP/IP。相比之下,OSI参考模型与协议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人们普通希望网络标准化,但OSI迟迟没有成熟的产品推出,妨碍了第三方厂家开发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从而影响了OSI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今后的发展。
无论是OSI或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都有它成功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本计划通过推动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的研究来促进网络的标准化,但事实上这个目标没有实现。TCP/IP利用正确的策略,抓住了有利的时机,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成为目前公认的工业标准。在网络标准化的进程中,我们面对着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OSI参考模型由于要照顾各方面的因素,使OSI参考模型变得大而全,效率很低。但无论怎样,OSI的很多研究结果、方法以及提出的概念对今后网络发展还是有很高的指导意义的。TCP/IP尽管应用广泛,但它的参考模型研究却很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