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由默默无闻到令人刮目相看(3)
笔者丝毫不怀疑这样的文字记录的真实性,并且都可以想象到当时参与到这个大工程中所有人们身上所肩负的压力,以及释放压力的干劲和一种“亮剑”的精神: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基建处和各企业基建科的工作人员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施工一开始,他们便遇上了最挠头的难题,工程两大重点子项之一的总装车间如果按常规施工,无论如何无法按期完工。工程绝不能拖期。天津市技改办、天汽集团公司的领导和五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做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引进钢结构厂房的方案。在天津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最后做出了从美国引进钢结构厂房的决定。这在天津市国营企业建筑史上还没有先例。大胆的尝试创造了奇迹,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55440平方米的钢结构总装车间厂房,按节点计划提前了10天,给设备安装抢出了宝贵的时间,保证了整个扩建工程的推进。
设备订货是扩建工程当中关键性的环节。要确保“一号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必须采用达到国内一流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设备。仅就700多台国产设备而言,要在一年内拿下来,是个不小的困难。
我们通过上文知道,夏利轿车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来自当时党和国家令人的重视和厚爱,无论是邓小平还是李瑞环,都对夏利的发展表示出了极大的关心和关注。而就在夏利轿车积极上马15万辆扩建工程的时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发出了特别指示,要求国家机械部全力协助搞好天津项目。机械部以国家重点任务的计划给所有承担设备制造的厂家下达了红头文件,并委派中国机床总公司、中国成套设备总公司组织国内进货。
紧接着,1994年7月28日,当时的机械部孙昌基副部长还专门在津召开由全国各有关制造厂厂长、总工参加的设备专题会议,提出要确保天津“一号工程”所需设备一天不误、质量确保一流。
为加强设备制造的监控,天汽集团公司制定了设备监控制度,把每一台设备都落实到人头,实行台账管理,并组织专人分赴各专业厂家了解设备制造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信息,由于国家机械部、天汽集团公司和全国各设备制造厂家三股劲儿拧成了一股绳,保证了所有设备均能按计划按期到货,保证了整个项目的进程。
在设备引进问题上,“一号工程”建设的决策者们,本着努力向国内、国际水平,向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看齐的原则面向国际招标,引进一流设备。对“一号工程”所需的机械加工设备、冲压设备,多采用数控、柔性、高速切削、高效率的机床,制造厂也多是国际、国内有质量信誉保证的名牌厂家。根据加工零件的难易程度,经过多方面的反复论证,决定对难度大的全线引进,凡是能在国内制造的就在国内订货。这样既保证了设备一流,又节省了大量资金。对于两个关键车间(微型汽车厂的总装车间和油漆车间),为了保证工艺水平,请国外有经验的厂家总体承包,进行系统设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油漆车间是世界著名的英国海顿公司承包总体设计,面漆由海顿公司设计,前处理关键设备由有专长的日本帕卡公司设计;装配车间,除厂房结构是美国巴特勒公司设计制造以外,装配线由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威伯公司总体设计,国内名牌厂家负责部分制造安装,创出了一条设备引进既精又省的新鲜经验。
为了保证项目所需资金,国家计委、国家开发银行和人民银行在项目建议书尚未批复之前,先期安排2.5亿元贷款,解决设备订货和土建开工急需的建设资金;在国家贷款尚未到位期间,天津市财政局千方百计为工程建设拆借1亿元。保证了起步阶段资金的需要,中国银行分行为先期启动的油漆车间付设备款5千多万元。
为保资金不超概算,在实施组织工作中,天津市技改办严格控制土建资金,对钢材、水泥、木材三大材料实行限价供应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天津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始终对资金的使用实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设备订货坚持货比三家、超概算必须经集团公司审批,企业所需基建的费用均由集团公司审查,使资金的使用一直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资金正常有序的使用,而且没有超出项目的资金总预算,受到国务院和市领导的称赞。
功成十五辆扩建工程
微型汽车厂是实施“一号工程”的主战场,在全部85个工程项目中,微型汽车厂就占23个,其中有6个是重点改造项目,投资额为14.17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二,土建施工面积149300平方米,是该厂原生产建设面积的1倍,相当重建一个微型汽车厂。工程要求新增设备387台套,其中投资2422万美元引进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生产的一流生产设备200台(套),占新增设备的一半,另外187台(套)采用国产设备,投资额为2.97亿元。
1994年3月,“一号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油漆车间土建工程率先在该厂破土动工,厂领导亲自坐镇指挥,并抽调16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一号工程”技术改造办公室具体实施,他们严格按照项目网络计划倒排工期,关死后门,交叉施工,将该厂23个施工项目划分出180多个节点下死命令,确保整个工期的顺利完成。
继油漆车间率先破土动工之后,“一号工程”重点项目的总装、冲压、装焊、锅炉房以及11万伏电站也相继开工。
装焊车间技术改造扩建工程是15万辆改造项目的重点,也是该厂所面临困难最多的一项工程,全部技改扩建项目要在不耽误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他们严密组织实施,利用生产空余,分期、分批、分段进行,该项目自1994年9月动工至1995年3月竣工,
夏利15万辆技改扩建工程投资巨大,如何管理和使用好资金并合理的分配使用是一项比较复杂且非常关键的工作,为使全部工程在运作时不断“粮”,他们反复摸索采用了“粮本”制的操作方法,该法是将23个工程项目的资金严格的控制在管理制度下,并细化分解成58个子项目,然后经过核实平衡,按照各工期工作量及投资量的多少将资金合理分配使用,并“明码标价”,另外他们根据每项工程的轻、重、缓、急,进行再分配,“粮本”控制着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因此,做到了一份不超,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办事,杜绝了项目的随意性。
至1995年12月,历时一年,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21.5万平方米的土建工程全部完工。54个建设子项全部告竣。1068台(套)的主要工艺设备安装已毕,25条生产线已经开动,17条总长6700米的链条已正常运转,开始全线联动试车,供电、供气、排水、道路等配套设施都已投入使用。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建成15万辆夏利轿车生产能力,标志着天津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同时也奠定了天津汽车工业在全国的重要位置。1995年底,夏利轿车15万辆生产能力扩建项目作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竣工,形成了年产15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能力。
1997年2月18日至19日,天津夏利轿车15万辆扩建项目竣工国家验收大会在天津举行。机械工业部部长包叙定,天津市委书记高德占,市长张立昌,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何光远,常务副市长李盛霖,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吕福源,副市长王德惠,以及国务院及市政府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出席。天汽集团领导纪学瀓、张应吉、董仪隆、刘清茂、黎信聪参加了验收大会。
验收工作是机械工业部受国家计委委托组织的。由机械工业部部长包叙定任主任委员,副部长吕福源、天津市常务副市长李盛霖等领导任副主任委员。大会先后由汽车司司长张小虞、副部长吕福源主持。会议听取了天汽集团副董事长董仪隆关于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的汇报。会议代表分组进行了讨论和现场考察。验收委员会全体委员和代表经过认真审查,认为,夏利轿车15万辆扩建项目已全部按国家批准的计划竣工投产,实现了“水平要高、质量要好、工期不拖、资金不超”的目标,其验收结论是: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夏利轿车十五万辆扩建项目已按国家规定要求全部完成,形成年产夏利轿车15万辆生产能力,1996年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销售8.8万辆,累计生产31万辆,国产化率达到93.29%;产品制造工艺在国内是先进的,有的已达国际九十年代水平;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工程投资符合国家批准的概算,经审计认定的财务竣工决算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筑公用工程设计合理、先进,施工质量合格,大部分达到优良;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设施齐全,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项目档案基本完整、准确、系统,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规定。
经国家验收委员会鉴定: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夏利轿车十五万辆扩建工程合格,通过验收。
三个月之后的1997年5月,全国技术改造工作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国家经贸委对国家“八五”技术改造优秀项目和先进工作者予以了表彰。天汽的“夏利轿车15万辆零部件配套技术改造项目”被授予国家“八五”技术改造优秀项目。因为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天汽集团公司首次获得国家级表彰。
夏利轿车15万辆零部件配套技术改造项目的成功,不仅使项目实施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使天津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产品和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夏利轿车15万辆扩建项目”及“为夏利轿车15万辆配套的零部件技术改造项目”等17个项目单位和55名技改工作者,还荣获了天津市人民政府技术改造办公室、天津市总工会授予的“1992~1996年市重点技改项目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称号。
内燃机厂等企业实施的“夏利轿车新增2万台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等11个项目单位和33名技改工作者荣获天津市经济委员会授予的“天津市八五工业技术改造优秀项目奖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毫无疑问,天津夏利的15万辆车的扩建工程,不仅使天津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手段、工艺水平、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在抓建设的同时,天汽集团公司已着手对市场建设,职工岗位培训,基础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做了准备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