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何朝㈥
刘知远在洛阳停留了一天两夜,于六月初五离开洛阳。
韩奕的部众仍担任着前导的任务,他在洛阳一带收编的流寇人马,已经交由枢密院杨邠、郭威等人整编,斥汰老弱。韩奕虽然没有成为一方节度,但义勇军也成了禁军中一部分,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义勇军将驻守郑州,紧邻未来的京师汴梁,可以充当为汴梁的右翼。
护圣、奉国分别是侍卫亲军两大主力,前者是马军,后者是步军,新朝继承了前代的军号,以刘知远的心腹部队为主干,陆续又整编了前代的禁军精锐。除此之外,还有控鹤、兴顺、效用、广锐、威顺、忠卫、归捷等军,或空有其号,或仅有少数人马,战力低下,也是对前代的继承。不久以后,殿前军的力量也得到提升,成了禁军系统中另一大支柱。相对来说,韩奕的义勇军虽然算不上最精锐,但编制完整。
对于韩奕来说,或许最令他惊喜的是,他得到了一幅后梁末帝的书法作品,笔势结密,颇得羲、献之法。
行至巩县时,冯奂章领着一个衣衫不整的文士来见韩奕。那中年文士是一副落魄的样子,面庞消瘦,大概是因为走了许多天的路,一双靴子磨破了几个洞,露出脚趾。
“请问尊姓大名?”韩奕勒马问道。
“回将军,在下名叫魏仁浦,原在枢密院下为兵房小吏。”中年文士虽然潦倒,却不卑不亢。
“哦!”韩奕听到这个名号,长嘘了一声,“魏大人这是从河北来?”
这魏仁浦不过是个不入品的小吏,韩奕称他为大人,那是太抬举了他。魏仁浦见他年纪轻轻就服朱紫战袍,宝马精甲,心中虽惊疑,面上却不动声色:
“辽主北返时,曾将朝中宰臣如冯道、李崧、和凝等一同掳往北国,我等小吏也被迫一同随行。及辽主在杀胡林暴毙,辽人又陷入内争,在下这才有机会南逃。过邺都时,天雄节度使杜威欲留在下充牙职,杜威恶行,在下耻于同伍,故又欲南逃,那杜威派轻骑追我,幸亏我机警躲在僻处,方才得免。老天有眼,幸不陷身虏地。”
“那魏大人为何在此处出现?”韩奕问道。
“在下虽无大才,但常年在枢密院中与帐簿、兵、粮为伍,办事还算麻利,除此之外,并无特长。听闻新帝圣驾欲往汴梁,故而在此迎候,愿为新帝效劳。”魏仁浦伏拜道。
“魏大人能逃回河南,亦算是侥幸。既然如此,我遣人引你去见枢密副使郭公。”韩奕亲自将他扶了起来,想了想又道。
“有劳将军!”魏仁浦感激涕零地拜谢。
韩奕示意冯奂章靠近,拉到一旁低声说道:“此人虽自称是自北逃返,我们并不知其底细。但观其情状诉说,相信此人并非奸细,施以援手也不过是顺水人情。冯五哥去告诉郭公,新朝初立,处处需用人办事,我不敢阻塞朝廷举人,还需熟悉前朝枢密院实务之人,以前朝旧事拷问其底细来历,便知能用不能用。”
冯奂章点头道:“军上心细如发!”
“小心驶得万年船。”韩奕轻笑道,心中却不以为然,目送着冯奂章与魏仁浦离开。他因魏仁浦的出现,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韩熙文,那也是一位小吏,可惜运气太差。
冯奂章领命带着魏仁浦停在道边,等待陪在皇帝车驾左右的郭威的到来。魏仁浦感觉自己是在梦中,心想自己是碰到了好人了,要不然凭自己小吏出身之人,哪里能见到皇帝身边的权贵。
“这次不管成与不成,在下都要感谢将军援手之恩!”魏仁浦躬身,对冯奂章施礼道。
“魏大人不必多礼,冯相公乃我叔公,我至今不知其下落,将心比心,冯某对阁下的遭遇,深表同情。”冯奂章道。
“原来是冯相公孙侄辈,魏某失敬了。”魏仁浦连忙道,“冯相公素来德高望重,就是辽主也礼敬有加,想来吉人自有天相。”
“但愿如此。”冯奂章道,眉头紧锁,浮现忧虑之色。
“在下失礼,还不知贵上如何称呼?”魏仁浦又问道。
“鄙上新任郑州防御使韩奕。”冯奂章答道。
“哦!”魏仁浦搜索枯肠,好半天才想起道,“在下曾在枢密院中,与文案打交道,曾隐约记得开运初高行周相公复贝州之后,有一个人立功受奖之人名叫韩奕的,当时院中本拟让其入侍卫司,充作宿卫,只是此人因母病,拒绝诏命。不知是否是同一人?”
冯奂章惊讶地说道:“那时我们军上不过是无足轻重之人,至今已无人记起。这等小事,你都知道?”
魏仁浦略微自负地说道:“在院中为小吏,整日里与浩瀚文牍为伍,若无博闻强记的本事,则分身乏术。累死事小,若办不好差事,则会坏了朝廷大事。”
“言之有理,现在我相信你真是在枢密院中当过差的。”冯奂章恍然道。
“难不成将军以为我是奸细?”魏仁浦惊讶道。
“我们军上向郭公举荐你,也得担待着责任嘛。”冯奂章晒笑道,“魏大人将来要是做大官了,可别忘了我们军上的好处。”
魏仁浦莞尔:“贵上与将军太高估在下了,我不过是小吏。”
“这倒不一定,我们军上不久前还是平民呢,虽年少,不照样官拜义勇马步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检校太保?主上赐章服、铠甲、宝马,何等的荣耀!”冯奂章道,“我观魏大人,虽是文吏,能只身一人从辽人魔掌下逃脱,这份胆气本就不简单,又有博闻强记的本事。杜威要用你,说明你并非无名之辈。”
冯奂章之言,说的魏仁浦心头火热,连月来的仓惶之色减了不少。魏仁浦也是胸有大志之人,他少时家贫,十三岁时他母亲借贷为他做了一身像样的暑服,魏仁浦以此为耻:“身为人子,不能供养父母,反而让母亲借贷给自己做衣裳,吾心安何处?”
于是,十三岁的魏仁浦辞别母亲,南渡洛阳谋生。渡黄河时,他将身上的那件母亲借钱做的衣裳沉入黄河水中,发誓若不能飞黄腾达,便永不回头。魏仁浦虽通书,但是并不是科举出身,又不能像武人那样立军功,想飞黄腾达何其艰难,所以混了二十年也不过是小吏,还差点死在胡人之人。
“我辈岂是蓬蒿人?我魏仁浦并非不学无术之人,我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三十七岁的魏仁浦在心中暗暗发誓道。头顶上的夏日,虽然烤得他满脸油汗,却让他的心炽热起来。
冯奂章没有意识到身边之人的心理活动,甚至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竟让身边之人浮想联翩中心摇摇。他看到皇帝的车驾缓缓地行来,走走停停,左右华盖、引导、侍从无数,他相信刘知远要是没有穿上这身龙袍,一定不会满意这次东行乌龟般的速度。
韩奕回头远远地看了一眼,见冯奂章正带着那位名叫魏仁浦的,向郭威走去。他扭过头来,一夹马腹,这匹刘知远赐的良马扬蹄狂奔,将众人甩在身后。
六月五日离开洛阳,六月八日才抵达郑州西的荥阳,前朝刑部尚书窦贞固率领汴梁百官在此地跪迎刘知远。
可笑的是,当初耶律德光决定北返时,曾留国舅萧瀚守汴梁,那萧瀚听闻刘知远南下,他见势不妙,也想趁早远离中原是非之地,又恐中原无主,不能从容离开,就将后唐明宗的遗子李从益抓到汴梁,强迫他知南朝军国事。
后唐明宗曾经娶了个妃子王氏,因貌美而号称“花见羞”,先册封为德妃,后又进封为淑妃。这李从益是明宗的幼子,自小就由王淑妃抚养,王淑妃虽然在明宗活着时权倾后宫,但在明宗死后,王淑妃十分安份,经历过李从厚、李从珂、石敬瑭、石重贵几位皇帝,小心翼翼,只求得自己母子平安。不料,萧瀚强立李从益为帝,李从益不过是少年人,王淑妃很有自知之明,认为大祸不远了。汴梁内百官可不管这些,只管跪拜,这无异于将这对母子送上了绝路。
偌大的汴梁城中满打满算,不过五千兵力,只能守皇宫。百官听说刘知远率众南下了,也齐齐赞成向刘知远称臣,李从益母子主动从宫中搬出。大臣们不怕劳苦,大热天里东奔荥阳向新主子跪拜。此时,李从益母子已经被刘知远派去的郭从义赐死,成了牺牲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窦贞固等人高呼,刘知远在众星捧月的氛围之中连连点头,尤其是窦贞因当年与刘知远一起臣事石敬瑭,私交相当不错。前朝百官并无一人对刘知远称帝表示不满,刘知远心中最后一颗石头已经落了下来。
从韩奕站立的角度,他只能远远地看到窦贞固等人蹶起的屁股,还有此起彼落的高呼万岁之声。
从荥阳至汴梁,刘知远又花了三天的时间。一入了汴梁,刘知远御殿受贺,除下诏大赦外,凡是前朝官员,就是辽人任命的节度使,各级将吏,各安职任,不复变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年月皇帝轮流做,臣子却不变。
然后是封赏群臣,像义勇军这样自洛阳一直将皇帝护送到汴梁的,当然也应得到犒赏。汴梁城无论是国库还是皇宫,早就空空如也,只能是从百姓那里明抢。
韩奕办完了差事,向皇帝辞行后,自己又去拜访杨邠、郭威与自己顶头上司史弘肇。他刚走出侍卫亲军司衙署,就见冯奂章气急败坏地走过来。
原来,他的叔公前威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冯道与李崧、和凝等人被辽人掳向北方,及刘知远入汴,以这些人困在恒州的缘故,就将这三人在汴梁的宅第赏赐给了心腹重臣,其中冯道的宅子被赐给了苏禹珪。一座房子事小,但冯奂章认为这是莫大的羞辱,除非这些前朝大臣已经身死异乡。
“冯相公一向八面玲珑,并且德高望重。他要是万一自北方逃归,就像那魏仁浦一样,到时候主上必不会亏待他,一座宅子算得了什么?”韩奕安抚道,“况且要是令叔公在此,一定不会计较这个。”
“但愿如此!”冯奂章点头道,“如今河南初定,河北仍纷乱,辽人仍有余部据城而守,但愿我叔公能够全身脱虏而还。”
韩奕见冯奂章冷静下来,便命他领兵先回郑州,心想那冯道一向明哲保身,皇帝轮流做,他的官却是一升再升,想让他死的人还未出生呢。但反过来说,这世上要是多些冯道这样的并无个人野心的人,至少不会更糟。人的名,树的影,冯道都成精了,就韩奕来说,他是极佩服冯道的为官之道。冯道也是刘德的崇拜偶像。
暂时轻松下来的韩奕,骑着马带着郑宝等二十余骑在汴梁城中闲逛,这是他第二次来汴梁。护送刘知远过郑州时,他特意让郑宝跟自己来汴梁。
“现在咱们有钱了,咱们将汴梁城吃个遍!”韩奕笑道。当年杨刘溃败之后,他曾向郑宝许诺要将汴梁城吃个遍,如今在郑宝快要忘记的时候,韩奕还清楚地记得。
“早就等哥哥这句话了。”郑宝在马背上跳了起来,却不料脚下踩空,栽倒下去。在韩奕惊呼声中,郑宝又从马鞍的另一侧翻身上马。
郑宝在马背上的功夫倒是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