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第三卷)
王力 王琼 郑飞 黄婉莹编著更新时间:2025-04-29 18:20:02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分为史海钩沉、辉煌文化、节点明珠、未来展望四个篇章。史海钩沉部分介绍丝绸之路甘肃段简史及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时代价值;辉煌文化部分从建都设郡、佛陀之光、乐舞蹁跹、马背文明、商旅往来、石窟艺术、长城文化、周秦光华、绚丽彩陶九个视角,系统梳理甘肃丝绸之路的宏大文化脉络;节点明珠部分介绍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的历史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未来展望部分提出甘肃丝绸之路发展的前景及构想。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第三卷)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王力 王琼 郑飞 黄婉莹编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风土与时运:江南乡民的日常世界
何处是江南?言人人殊。这里的江南在近代,偏向于社会变迁和离乱更为显著的民国;这里的江南在乡土,立足于乡民直接照面的基层共同体;这里的江南在世界,在渐趋一体的整体格局中观照地域社会;这里的江南在日常,着眼于乡村社会生活的细部。本书以日常诸要素为逻辑依据,首先刻画江南乡民的时空坐落,确认其基本生活单元,接着从劳作与生计、日常境遇、人际关系、婚姻生活、休闲方式和民众观念诸面相进行横向的微观考察,而乡民生文化49.2万字 - 会员
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论文集主要收录了2018年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发表的论文,共43篇。内容涉及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凉州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西北历史文化,以及凉州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学者们利用传世文献以及武威地区出土的汉简、墓葬、石窟、碑刻材料,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威的历史和丝绸之路文化等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跨学科的学术解读。文化50.2万字 - 会员
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甘肃始祖文化(第一卷)
本书以甘肃始祖文化为主线,在对研究区域内伏羲文化、岐黄文化、大地湾文化、农耕文化、秦祖文化等“祖脉文化”资源全面、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甘肃始祖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以及甘肃文旅强省、陇东南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的实际,对甘肃始祖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产业实践进行探索与思考。文化19.7万字 - 会员
融汇亲和的京味文化
2017年8月,成立了以蔡奇为组长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下达了“首都文化内涵挖掘”的课题项目并出版《首都文化研究丛书》。该丛书主编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湘平。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报告,并得到市委领导的进一步指示。本书为该丛书之一种,对北京的京味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化18.1万字 - 会员
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第三卷)
本书分为史海钩沉、辉煌文化、节点明珠、未来展望四个篇章。史海钩沉部分介绍丝绸之路甘肃段简史及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时代价值;辉煌文化部分从建都设郡、佛陀之光、乐舞蹁跹、马背文明、商旅往来、石窟艺术、长城文化、周秦光华、绚丽彩陶九个视角,系统梳理甘肃丝绸之路的宏大文化脉络;节点明珠部分介绍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的历史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未来展望部分提出甘肃丝绸之路发展的前景及构想。文化19.8万字 - 会员
清代河湟地区文化共同性研究
清代河湟地区在行政上基本实现了内地化,各民族交往频繁,文化互动类型丰富。本书以官方正史、地方史志、私家著述和档案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清代河湟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研究,探讨了该地区族际交往、文化互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指出“交融性而非区隔化”是其文化发展的核心特征。国家意志、地方利益和民族诉求的趋同促成了清代河湟地区各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语言艺术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同性,文化18.1万字 - 会员
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以山西“三河一关”20个古村镇为中心
传统古村落、古名镇是星罗棋布的中国农村的缩影,是“乡愁”的寄寓地,也是新世纪城镇化建设的出发地。农村的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使传统乡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长在农耕文化土壤上的乡土民俗文化变成了遥远的历史记忆。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硕成果,选择山西沁河流域、汾河流域、黄河沿岸、长城边关“三河一关”有代表性的古村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古村镇文化景观的整体保文化48.5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冀东文学
冀东“三市”由于地理位置上的特点,相较于河北省其它行政区域,它们之间的文化关联更紧密,文化接触更频繁,且具有一体化倾向。“冀东文化”虽然属于燕赵文化的燕文化圈,但是其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冀东区域是冀东文学发生的现场及冀东文学意义的文化之根。本书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冀东文化的历史生成,从而透视冀东文学中地域文化的特征、构成及其价值。文化22.7万字 - 会员
拥江发展:钱塘江历史文化散纪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也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书。一脉钱塘,从远古奔流而来,携卷着文化底蕴,牵动着历史浪涛,孜孜不倦地讲述着她迷人的故事。她从源头六股尖开始,顺流而下,隐逸新安,芬芳兰江,如画富春,澎湃钱潮,万流归宗,东流入海。本著记录了近40位钱塘之子对母亲河的探索,从她的基因密码里,重识这片唯美的土地。从“枕钱塘”到“拥钱塘”,揽江入怀,拥江发展,浙江正以磅礴大气的身姿勇立潮头,续写新时代的华章。文化24.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