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曹顺庆论中国话语
曹顺庆更新时间:2025-04-27 17:55:00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的学术文选,共分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中国文论‘失语症’”“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中西诗学范畴比较”“比较诗学与总体诗学”“世界文学发展脉络”“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变异学”“跨异质文化与跨文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12个专题。本书旨在以精炼、易懂的语段体现曹顺庆教授对各论题的思考,为读者了解知识、查阅文献、交流学术提供便捷之径。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曹顺庆论中国话语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曹顺庆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天地之心:《诗纬》研究
谶纬之学是一种兴起于两汉之际的神学文化思潮,对中国传统经学、政治、文化以及学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诸纬之中,《诗纬》因为关乎《诗》与诗学,内涵丰富且价值巨大,尤为现代学术所重视。作者对《诗纬》文献进行了深度整理与深入研究。文献整理以校勘佚文、汇辑注疏为主,在为学术界提供可靠基本文献的同时,也呈现出《诗纬》的整体学术脉络与知识基础。学术研究则围绕《诗纬》的核心观念、阐释模式、文化价值等基本问题及其与汉文学30.6万字 - 会员
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
胡辛是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现代以来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女性作家。其创作经由丰富的生命体验、感悟而朝向地域与传统精神扎根,魅力持久。这是一部解读、认知胡辛创作的评论集。涵盖了近四十年来评论胡辛及其创作的近百篇文章,跨越文学、影视、陶艺等领域,勾勒出胡辛对赣地这方水土这方人的别样言说与深情表达。视角多元,形式多样,既有王蒙先生高屋建瓴的评点,又有潘际銮院士的长者言说;既有学者教授文学46万字 - 会员
莫怀戚小说文化论
莫怀戚是一个具有“文化地标”属性的优秀小说家、一个对于区域文化建设具有创造性贡献的知识分子。他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和平民作家的立场和视角,从事自由意义上的写作,使他和他的小说成为了重庆乃至西部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本书作者以同事和至交的双重身份长期从事莫怀戚小说的研究,并且围绕与小说相关的诸多重要问题与莫怀戚展开过深广的文化探究,记录和积累了大量独有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莫怀戚的乡土小说、侦探推理小说文学28.7万字 - 会员
魏晋南北朝文论范畴的现代阐释
本书运用语言哲学的语法分析和概念分析方法对魏晋南北朝文论中十个(对)文学理论范畴进行分析,力图澄清它们在逻辑、语法层面言说与在经验事实层面言说的混淆。这些范畴可以分为五组:第一组是道和情志,这是“本体论”层面的范畴;第二组是言意、形神和文质,这三对范畴描述的是文学作品的逻辑结构;第三组是神思和比兴,这两对范畴涉及创作的心理现象与创作方法;第四组是隐显和刚柔,它们是关于作品形态或风格的范畴;第五组是文学38.7万字 - 会员
清代杭州驻防文人诗歌研究
清代杭州驻防旗人群体与杭州城人民群体的关系经历了由冲突走向融洽的过程。驻防旗人逐渐被杭州悠久醇厚的汉文化底蕴所吸引,进而揣摩、学习,写作了大量的汉语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既有与汉族文人表达的相似之处,又有鲜明的族群特征,是清代民族文学融合的范例。本书以杭州驻防文人诗歌为研究对象,既在历时流变中探讨杭州驻防文人诗歌的演变过程,又由家族文学、地域文学、创伤叙事等视角寻绎其创作的独特性,力图全面揭示这一群体文学22.5万字 - 会员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论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结项系列成果子课题(基础原理部分),系统探讨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含网络文学评价的艺术哲学前提、评价主体身份、评价体系建构原则、评价体系构建关联要素,网络文学评价的维度选择与对象区隔、评价体系、逻辑层级、指标设计与要素倚重,以及网络作家的评价标准、网络作品的评价标准、文学网站评价标准等,是一部切中网络文学评价基本学理问题的原创性理论专著。文学37.8万字 - 会员
怀安诗社研究
本书从中国古典诗学视角出发,对延安时期创作旧体诗词的怀安诗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是学界第一部关于怀安诗社的专著。在界定怀安诗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对怀安诗社的研究现状、社会背景与文化语境、成员组成与活动历程、诗论主张与创作实绩、地位影响与得失成败等问题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析,还重点讨论了李木庵、谢觉哉两位怀安诗人的创作成就以及《游南泥湾》、《延安颂》与《红云曲》等三类怀安诗名篇。总之,怀安诗社文学19.7万字 - 会员
近代桐城文派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研究近代桐城文派的学术论著。文章从现代性与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对近代桐城文派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依据地域将近代文派分为主要支派:岭西派、上元派、湘乡派、莲池派、新城派、武夷派、后桐城派,对这一流派的发展源流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探讨,并以桐城文派为个案展现了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嬗变的趋势。著作确立了近代桐城文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重新认识桐城派及近现代文学之演进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是近文学22.2万字 - 会员
中国诗词曲史略
本书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为诗歌史略,从诗字原始观念的形成、《诗经》和《楚辞》,论述到少数民族诗人和域外汉诗;下编为词曲史略,考察了从诗到词、从词到曲的转折,并且比较了诗词曲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的异同,勾勒出词曲历史的发展脉络等。文学2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