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品特戏剧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5 19:52:5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传统的品特戏剧审美将目光聚焦于剧作家品特本人或者品特与其作品之间的关系,或者只关注品特戏剧本身的艺术特征,在发掘品特戏剧的艺术价值、帮助观众或读者更好地了解品特的戏剧艺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作为表演艺术的戏剧不能缺少作品与其接受者的互动认知,品特戏剧的成功离不开他对接受者审美期待心理的合理利用。在接受美学的视域下,品特戏剧展现出别样的魅力。本书以接受美学理论作为指导,从品特戏剧的房间形象塑造、语言艺术特色、净化方式、负面意象接受审美、荒诞诗学建构五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品特戏剧与观众或读者的互动审美效应,展现了品特戏剧的独特艺术价值和高超创作艺术。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品特戏剧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结语
- 第四节 审美距离与戏剧的间离性
- 第三节 期待的背离与荒诞性
- 第二节 审美经验与威胁性
- 第一节 空白理论与不确定性
- 第五章 接受美学与品特的荒诞诗学
- 第三节 暴力审美及其接受效应
- 第二节 他者审美及其接受效应
- 第一节 疾病审美及其接受效应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视觉文化与小说的影像化叙事
本书在前人关于小说影像化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国内外视觉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首次以视觉文化的历史发展形态为考察背景,对中国小说的影像化叙事展开了跨越古今的整体研究。在传承与变异的交错中,试图进一步发掘出传统视觉文化中的“影像”观对本土视觉文化理论及影像化叙事理论的建构与小说创作叙事样式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为研究者探讨当前小说影像化热潮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及更深、更全面的学理思考。艺术24.4万字 - 会员
视觉传达设计必修课:信息可视化设计
随着智能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信息已然处于第七次技术革命中,爆炸式的信息增长以及5G网络所带来的传播便捷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信息可视化设计已经不再作为支撑设计作品的技法,而是成为设计作品的核心特色。本书首先从历史中总结归纳概念,通过七章内容系统介绍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从信息整理与整顿法则,以及象形图与图解的设计制作中,拆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教学内容,便于读者消化与参考。最后,在艺术6.7万字 - 会员
一本书读懂中国美学
本书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中国美学艺术通识读物。作者系统梳理从先秦诸子奠基时期、汉代过渡时期、唐代鼎盛时期、宋元繁荣时期、明代丰富时期、清代总结时期到民国新气象时期的美学发展轨迹,抓住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和美学作品,注重把握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从事例中分析美学存在的意义,是一本向广大读者介绍中国美学的普及性读物。本书内容涉及音乐、小说、戏剧、书法、绘画、教育等,不但有通俗的理论知识讲解,还有艺术11.5万字 - 会员
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
本书从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的视角,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唐五代以来民间说唱与小说之间的双向影响,具体地揭示了说唱文学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深人地阐析了说唱文学与小说的一些重要的文体艺术特征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动因及其体现的艺术规律,有效地弥补了说唱与小说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更好地建构古代说唱文学史与小说史。艺术18.8万字 - 会员
穿越布里洛盒子:丹托艺术理论研究
阿慧·丹托(ArthurDanto,1924—2013)是美国当代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哲学家。近年来,他的“艺术的终结”“艺术世界”“艺术的定义”等思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书立足丹托的历史哲学思想,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他的艺术理论的发展轨迹,一方面从艺术世界、艺术的终结、意义美学等方面揭示丹托艺术理论的建构策略,另一方面描绘丹托艺术哲学与艺术实践的张力关系,以期为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提供艺术17.5万字 - 会员
模仿与虚拟:技术现象学视域下文艺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艺术创造方法是艺术存在的基本前提,是一切艺术理论的基础。本书以艺术创造的“模仿”与“虚拟”为基点,在技术现象学和跨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下,梳理原始仪式艺术的“模仿”与“虚拟”及其艺术创造系统;考察东、西方艺术对“模仿”与“虚拟”的差异性选择所形成的审美偏好;探究技术变革对艺术类型演变的推动作用,以及各类艺术中的“模仿”与“虚拟”;反思数字技术的“模仿”与“虚拟”对艺术活动以及当代美学的重构,以期深化艺术19.9万字 - 会员
南宋理学家的书画理论与诗学思想
南宋时期精于书画、诗文的理学家逐渐增多,如胡寅、张栻、朱熹、陆九渊、杨简、袁燮、真德秀、魏了翁等皆是德艺双馨之人。他们有意识地将理学观物思想、格物致知精神与心性修养功夫贯彻于“游艺”之学,力求做到致性理之广大而尽艺术之精微,从而提出了大量别具一格的书画、诗文理论。他们的书画观念与诗学理论构成了具有理学底蕴和共同审美取向的文艺思想。本书主要运用跨学科研究和文艺思想史的方法理念,对南宋理学家的书画理论艺术41.7万字 - 会员
先秦儒家乐教文献的生成与思想演进
本书坚持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心理结构等宏观视角探讨先秦乐教文献的生成规律,同时从微观层面来研究儒家士人的社会行为、文化人格甚至是个人职事对儒家乐教文献生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文献生成史与乐教思想发展史紧密结合起来,并从文献生成的角度去探讨中国先秦时代儒家乐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深入考察儒家乐教的道德指向、审美关怀和伦理精神等,打破了传统文字文献的“静态”研究范式,呈现为艺术25.5万字 - 会员
戏曲诗学
相较于美学,诗学者,更侧重于结构学与创作论的研究。“戏曲诗学”的提出,并不出于概念上的为新求新,而是试图更近一步接近戏曲本体的研究。全书主要考察戏曲叙述结构与创作观念、创作技巧以及戏曲美学形态和范畴方面的问题,并在具体展开中将这种研究置入古今戏曲两个视野中进行,观照由传统而至当代的诗学转型并考察其间的得与失,以呼唤戏曲本体的回归,或者说重新确立戏曲本位。在研究方法上,除了传统的批评手法,还试图化用艺术18.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