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资本主义的未来
(德)马克思·舍勒更新时间:2019-12-06 19:59:01
最新章节:舍勒著作目录全编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在现代社会理论中,资本主义论是一个经典课题。舍勒着眼于资本主义精神气质的品质及其体验结构,审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及其对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在把握资本主义精神这一问题时,舍勒提出了自己的视角: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性不能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来把握,还必须通过分析人的体验结构来把握,隐含着他重建被资本主义精神气质颠覆了的人心秩序的意向,极富现代性意义。
品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曹卫东等
上架时间:2014-04-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资本主义的未来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舍勒著作目录全编
- 舍勒生平和主要论著年表
- 附录
- 三、基督教的集体理念与当今时代的关系
- 二、基督教的集体理念
- 一、爱的律令与博爱主义
- 基督教的爱理念与当今世界
- 第三部分 我们的看法
- 第二部分 普遍主义(社会主义、组织主义、集体主义等)
- 第一部分 所谓的个体原则
(德)马克思·舍勒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反偶像崇拜视野中的乌托邦精神复兴
本书深入研究美国左翼思想家拉塞尔·雅各比的乌托邦思想,从西方反偶像崇拜传统中发掘当代乌托邦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为全球化时代乌托邦精神的复兴提供理论支援,进而探寻乌托邦思想批判性重建的路径。政治34.3万字 - 会员
政治人类学评论(总第8辑)
本书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政治人类学专业集刊,旨在紧扣“权力—权利”互动博弈逻辑,运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论等“三位一体”的扎根理论方法论,展开交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本辑共六篇文章,包括村寨社会国家化进程的人类学视角、乡村权力与乡村的秩序的重建、村委会权力运作嬗变下的村庄治理、村寨治理与法秩序变迁、乡村集市的权力整合、“重建寺庙热”中的乡土秩序重构,文章聚焦于基层单位——村庄,对于理解当下政治17万字 - 会员
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理念,更是中国人民民主的最新实践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含着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原则,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一项历史性成就,也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指向。本书从中国民主的百年历程入手,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过程、实践样态及其内在辩证关系,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商民主之间的逻辑政治22.4万字 - 会员
国外学者对西方民主的批判与反思
近年来,西方社会的乱象和危机打破了“民主神话”,也引发了国外学者对西方民主的批判与反思。本报告主要介绍了国外学者对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进行批判的思想成果,并对西方民主模式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为历史地、具体地、发展地理解各国的民主故事铺垫智识基础。政治11.3万字 - 会员
橘黄色的浪潮: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研究
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是印度最大的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本书采取社会运动理论的分析视角,从政治机会、资源动员和框架建构三个维度切入,系统阐释了1925年该组织成立以来对印度社会政治发展的深刻影响。政治19万字 - 会员
西部地区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以H县为例
从国家角度看,县级政府具有“接点性”和“执行性”特点,县级政府治理能力实质就是其制度执行力。本书对“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西部地区H县政府治理能力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以期为西部地区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政治22.8万字 - 会员
非对称合作何以可能:以美墨非传统安全合作为例
根据沃马克(BrantlyWomack)提出的非对称理论,非对称关系是一个描述国家间关系的二元简化结构,该结构由“强—弱”两个行为单元组成,强国虽然在国家军事规模、经济资源以及政治动员能力等要素上占压倒性优势,对于与弱国的关系方面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强国很难拥有彻底解决与弱国之间冲突的能力,无法单方面、一意孤行地决定双边关系的“每一个具体条款”。弱国虽然没有直接挑战强国的能力,但是拥有空间表达本政治17.4万字 - 会员
政治学评论(2023年第1辑)
《政治学评论》以综合评论的方式,关注政治学研究的学科基础与与前沿热点,以思想性和引领性突出高水平,力求做政治学最好的学术集刊。立足于以下三个特性:一是突出思想性。注重发文的思想性,强调对政治学研究重大前沿问题具有启发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二是突出引领性。注重文章对学科发展的引领性,强调发文对政治学研究有前景的领域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的研究。三是突出高端性。在主题选取、作者约稿方面,必须体现政治学研究领域政治15.1万字 - 会员
塑造共识:美国立国时期的革命话语与大众传播
本书是一个关于美国立国时期近代政治观念的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及所形成的美国政治观念的特征的研究。研究采用社会的观念史方法,考察了信息流通各环节的历史状况;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以英国和法国为参照对比国。研究显示,在18世纪晚期,与英法等国政治观念的革新发生于精英阶层或上流阶层不同,美国近代政治观念的传播及于平民,而观念革新的广泛参与最终形塑了一种跨阶层的、具有强烈实践色彩的主流政治观念。这种政治观念即“政治2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