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密勒氏评论报》:美国在华专业报人与报格(1917-1953)
更新时间:2019-11-29 12:06:32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托马斯·F·密勒和约翰·B·鲍威尔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共同创办了《密勒氏评论报》,从而开启了美国专业报人在华办报的历史。《密勒氏评论报》是一份引领了中国周刊时代的“政治和财政之周刊”。在刊行的32年里,刊物历经了密勒和鲍威尔父子三任主编。它一开始就宣称自己遵循美国的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刊物主编致力于将美式专业办刊方式移植到中国,并使之逐渐适应中国本土的需求。编辑团队还迅速培养起了一个包括中国年轻知识分子在内的国际读者群体。刊物以在华“密苏里新闻帮”为核心构建起了一支亲美的跨国、跨领域、跨地域和跨党派的新闻专业团队。依靠这一团队,刊物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在华的语言障碍和种种新闻封锁,开启了在华外报专业化办报的新纪元。刊物还将包括客观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等一些专业报道方式和深度报道手法综合运用于其新闻活动之中,从而以鲜明的专业办刊特色在在华外报中独树一帜。小鲍威尔主笔时期,刊物逐渐走上了美国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对立面,宣传色彩也日益浓厚。它的财经特色和美式专业办刊特色也逐渐褪变。1953年7月,《密》宣告停刊,成为最后一份离开中国大陆的在华外报。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5-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密勒氏评论报》:美国在华专业报人与报格(1917-1953)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注释
- 后记
- 附录6 美国在华主要英文报刊名录
- 附录5 20世纪上半叶在华美国记者名录[489]
- 附录4《密勒氏评论报》所载有关新闻业的“特别稿件”
- 附录3《密勒氏评论报》所载关于治外法权的“特别稿件”
- 附录2《密勒氏评论报》1928年所刊《新中国特刊》封面及目录
- 附录1 沃尔特·威廉士所拟之《记者信条》(英文版)
- 参考文献
- 结论
最新上架
- 会员
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
本书从宽广的传播社会学角度,深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如何在社会边缘与人际网络、组织系统、传统媒介以及新媒体互动,从而建构、更新并维系他们的“意义之网”——包括身份认同、对城市的想象、人生和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就业资本等等,乃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消费形态和闲暇活动。作者的研究扎根于中国的本土社会实践,在长三角八个城市做了500个个案的访问和观察,在繁复的故事中抽丝剥茧,提出概括性的理论洞见。社科35.6万字 - 会员
财经报道研究
作为全面、系统地对中国财经报道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的应用新闻学论著,本书开创性地建构了由财经报道本体研究、财经报道艺术研究、财经报道类型研究三部分组成的财经报道研究体系。本书研究视角独特,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理论性与操作性,曾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财经频道及海外中心财经记者的培训教材使用,对财经报道一线的编辑记者以及财经报道领域的研究者、学生等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社科25万字 - 会员
电视纪录片发展与社会变迁
《电视纪录片发展与社会变迁》一书以“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构包括叙事模式、美学特征、制作模式、传播策略与效果这四个维度的多维度纪录片研究框架,将纪录片引向文化研究领域以及传播学研究领域,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解析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模式,第二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美学,第三章社科10.4万字 - 会员
西方传播学名著导读
本书遴选了西方传播研究领域的35部经典著作,涵盖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法兰克福学派传播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英美文化研究等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导读的方式让读者全面感受传播理论开放的知识图谱。社科32.4万字 - 会员
虚实共生:真实、创造与传播
本书共收录16篇文章,分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探索、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平台社会与认同传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平等、传播思想与价值观转向、生命传播与虚实共生等部分,旨在从真实、创造与传播等关键词出发,以跨学科的方式直面个体、组织与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社科17.6万字 - 会员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总第17辑)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前沿问题研究报告,聚焦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使其深深植根于对中国传播创新的探究,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本刊将与您一道,走进中国传播实践的前沿地带,深切关注其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呈现中国传播实践,共同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传播开辟创新路径。社科18万字 - 会员
杭州学刊(2016年第1期)
《杭州学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主要探讨杭州城市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跟踪城市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特别关注在杭州城市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文化等发展进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亦关注杭州都市圈发展与合作。本期主题为“信息化发展与监管研究”“社会治理背景下萧山发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社科21.4万字 - 会员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士人在商业社科23万字 - 会员
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
建设性新闻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较之于传统新闻学,建设性新闻强调的是从关注现象,到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告知信息,到参与对话、推动社会发展,赋予新闻信息以社会意义和公共价值,从而提升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本书精选了当前欧美建设性新闻发展中的数十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希望为中国的建设性新闻发展提供思考,进而产生共振、形成互鉴。社科1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