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MEGA2视野下的文本、文献、语义学研究
徐素华更新时间:2019-07-22 14:53:53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编译出版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社科院重大课题A类项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头——《马恩全集》MEGA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该课题已申报院创新工程出版补贴。本课题研究以《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MEGA2)和《马恩全集》中文新版为基本研究对象,对《马恩全集》(MEGA版)的形成历史、对马恩文本在中国的传播(翻译、出版)历史进行了梳理。并且以马恩文本(原文版、中文版)为基础,对马恩思想发展历程、核心内容、基本精神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本书稿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在中国的传播、研究自最初的翻译、介绍至新MEGA的被中国人接受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和介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研究对象,从理论源头上去探寻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规律和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历史和经验,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形式、内容进行了归纳梳理。是一部研究马恩文本中国传播史的独特专著。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3-0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MEGA2视野下的文本、文献、语义学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十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编译出版
- 第十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的编译出版
- 第十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的重新修订出版
- 第十章 主要著作中部分核心概念的语义学探讨
- 第四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在中国的影响
- 第九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选集和文选的翻译出版
- 第八章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新译本的翻译出版
- 第七章 重新校订已经翻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 第三编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新中国的翻译出版
- 第六章 几个问题的思考
徐素华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道路的哲学自觉
本书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道路的战略创新进行的一系列学术理论文章汇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包括中国梦、新发展理念、法治中国、民主制度的中国创造、新型政党制度以及制度哲学、战略哲学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哲学分析,用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道路的真理之真、道义之高,是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的一本学政治21.6万字 - 会员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唯物史观基础
本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践的理论基础,挖掘实践的理论价值。主要围绕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理想信念、人的解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矛盾与发展阶段、社会发展与发展战略、国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党的领导与执政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等问题,阐述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理论指导作用。政治23.5万字 -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与“实”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经典著作的解读,集中阐明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课题,诸如马克思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与“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与“社会”,“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生存境遇,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启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共产主义”的多维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政治23.5万字 - 会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
本书从发展演进、党建探索、具体推进、创新机制四个维度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书中分析了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点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化进程中的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治党逻辑与生死伦理,执政党的决策逻辑及其调适;分别从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中国特色广义民主、中国社会建设的双重使命、现代社会的法的信仰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从主体维度和民主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16.3万字 - 会员
探寻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原著研读论文集
本论文集分别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领域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理论性的思考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经典文献的水平和效果。政治14.5万字 - 会员
论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全2册)
作者一方面立足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特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分析;另一方面,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本色”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一般意义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性和具体差异性,突出探讨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进而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衔接问题。政治69.6万字 与大卫·哈维共读马克思
在本书中,大卫·哈维带着城市与空间研究的路径开启了和马克思的对话,就货币流通“资本生产与生成”“周转时间”“利润率”等主题做出了合理的引申和贴切的解释。内容上,他以尽可能清晰和简明的语言,去其繁,取其精,将引起混乱的表述厘清辨明。他传达了马克思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所揭示的内容,也阐明了马克思这一交本与当代资本主义困境(经济、社会、生态、政治问题)的相关性,并鼓励我们当下投入反抗资本主义的实践之中。政治30.4万字- 会员
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如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生态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或方法,结合作者近三十年的成果积累,就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构及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全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成的客观依据、观念基础、实践支撑,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进行辩证理解、要确立可持续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可政治15.8万字 - 会员
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超越
深邃的历史感与体系化的历史观构成黑格尔哲学独有的特质。黑格尔深刻洞见了资本主义摧枯拉朽的内在力量,并立足时代特征对人类历史进行整体性反思。其在历史的本质性规定、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抽象与概括、历史研究方法论的建构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超越,根植于对人类历史实践进程的进一步具体考察与研究,完成了西方思想史上历史理论的一场变革。政治1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