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5-15 15:04:49
封面
版权信息
正义从哪里来
致谢
献言
序言 似是而非种种
第一章 要幸福还是要公正?
一
二
三
四
第二章 何谓正义,是具体的目标还是抽象的准则?
第三章 高贵的谎言
第四章 作为社群主义者的上帝
五
第五章 从奥米拉斯的孩子到巴厘岛的王妃
六
七
八
九
十
第六章 自由意志的两难
第七章 原罪的两难
第八章 康德的失误
第九章 正义的两个来源:强者的利益与人性的同情
第十章 人的真实与必然的处境: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第十一章 伟大的嫉妒心
参考资料
后记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引言
自序
引子之一: 新问题常是老问题
(一)“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
(二)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三)祭孔·文天祥
引子之二: 事实问题还是逻辑问题
引子之三: 在诗歌的标签之外
第一章 杀人无罪,报仇有理
(一)徐元庆谋杀案——控方:陈子昂,辩方:柳宗元
(二)梁悦谋杀案:韩愈的法律难题
(三)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过分报怨——从赵娥亲案、康买得案和阳球灭门案看《公羊传》的复仇大义——爱德华·泰勒的人类学解释
(四)“汉时以经义断事”——张汤亭疑奏谳——隽不疑处置卫太子事件——萧望之以儒术解决匈奴问题——汉武帝的“九世复仇”
第二章 一经三传:哲学、历史、还是政治?
(一)“三传”小史——小学《论语》与大学《春秋》——“春秋三传”和“春秋四传”——公羊学和榖梁学在皇家擂台上的正式比武——作为实用政治学的儒学
(二)作为官方政治学的“春秋大义”——《唐太宗文集》——《春秋决狱》——《诗经》和《春秋》的联合断案——对孟子的一次问难
(三)原心定罪:同罪不同罚——《春秋繁露》——逄丑父该杀——辕涛涂不该抓——鲁季子追捕庆父——吴季子宽恕阖庐——皇恩浩荡与感恩图报——爱国的逻辑试题——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盐铁论》
(四)官员私斗:汉代“《春秋》原心定罪”的一个案例范本——弃市——完城旦舂——孝道的顺民逻辑
(五)查案不难,判案才难——许世子判例——谁是理性人——腹诽判例——约法三章
(六)赵家村的爱国主义——君亲无将——同姓公卿和异姓公卿——国家股份公司
(七)江山可以送人吗?——卖国的人不都是贼——工人无祖国——泰戈尔对民族长远利益的质疑——民族主义与普世情怀